法兰克vs门兴-法兰克vs拉齐奥
哪位能告诉我 15世纪到17世纪 意大利的发展历史 及其首都
悠久的历史,先进的文明,留下了灿若群星的文物古迹。米兰的象征——多姆大教堂,座落在米兰市中心的杜奥莫广场上,是欧洲三大教堂之一。这座始建于1386年,前后经历近6个世纪才竣工的宏伟建筑,是哥特式建筑的典范。 教堂上有 135座大理石尖塔,每座塔的顶端都有圣者贤人的雕像,远远望去,仿佛是耸入空中的尖塔之林,巍峨瑰丽。主教堂大厅面积1.17万平方米,可容纳3.5万人,1805年那坡仑 曾在此举行加冕典礼,成为意大利国王。
意大利系文明古国,经历罗马共和(前509~前28年)和罗马帝国(前27~476年)时期后,962年受神圣罗马帝国统治。11世纪诺曼人入侵南部并建立王国。12~13世纪分裂成许多王国、公国、自治城市和小封建领地。16世纪起先后被法、西、奥占领。1861年3月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年王国军队攻克罗马,完成统一。1922年10月31日上台,实行长达20余年的法西斯统治。1946年6月2日成立共和国。战后意政府更迭频繁,但政府的内外政策具有相对稳定和连续性的特点。
政治上意大利仍处在新旧体制交替的时期,中左、中右联盟两极的政治格局继续发展,但党派林立,多党联合执政继续给意大利政局长期稳定和体制改革带来诸多不利因素。1998年10月,左民党全国书记达莱马受命组成中左联盟政府,成为意战后50多年来第一位前***人总理。达莱马上任后,突出改革的特点,倡议从选举法着手重振政治体制改革,并与中右力量基本形成共识。以通过财政法为契机,积极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南部的发展问题,保障社会公正。同劳资双方和社会组织签署了有利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公约”。1999年 12月,由于中左执政联盟内“三叶联盟”公开对达莱马政府表示不信任,达莱马主动向总统辞职,后受命重新组阁成功,战后第57届政府正式成立。
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许多大意批的“意大利人”从地中海的其它地方航行到意大利,并定居在国家的南部地区。具有印度和欧洲血统的部落于公元前1800年左右出现了身份更为明确的部族,主要有撒丁岛上的利古里亚人,定居在今天的利古里亚区;海洋西古巴人,他们在意大利南部和今天的拉齐奥区繁荣昌盛起来。后来又有来自巴尔干半岛各国的游牧部族皮齐尼人和梅萨比人,定居在意大利的亚德里亚海沿海地区。在这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所谓的古意大利人——翁布里亚人,萨谟奈人,拉丁姆人、沃而西人、韦尼蒂人及其他人,他们在半岛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开拓了殖民地。公元前800年左右,来自被费的腓尼基人在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上建立殖民地;法国后裔凯尔特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也来到了意大利。
希腊人
公元前735年左右随着希腊人的到来,南部地区的定居格局显得更有凝聚力了。希腊与意大利的部分地区长期有生意来往,因此,从希腊来的移民愿意长期在这里居住下区。阿克拉加斯和卡塔纳(今天的阿格里真托和卡塔尼亚地区)等独立的希腊人城市在意大利南部地区和西西里亚崛起,形成了Magna
Graecia(大希腊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丰富了善于发明创造的意大利人在艺术、文化和农业等领域的杰出才能和技巧。
许多新兴殖民地最后超越了希腊城市,导致了大希腊区和祖国之间的摩擦。公元前4415年,雅典人对锡拉库萨——西西里岛上最强大的希腊城市——发动了海上袭击,结果在古代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上战役中被驱逐出去。北方的伊特鲁里亚人和附近的迦太基人对希腊人发起了进一步的挑战。
迦太基人
迦太基人最早是北非沿海地区的一个腓尼基曾祖母的。在大希腊最兴旺的时期,它已经凭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强国,不久就在西西里岛和其他地区的希腊殖民地旁建立起了自己的殖民地。这样一来,冲突就引发了。早在3世纪,敌对栓放就开始互不理睬彼此之间的差异,此外,当时这两个竞争对手还面临着一个新的超级大过——罗马——的威胁。罗马政府了库萨,迦太基人多次奋起反击,才得以2多存在了一段时间。
伊特鲁里亚人
正当希腊人与迦太基人在为争夺意大利南部而战时,另一个主要的文明国家——伊特鲁里亚对北方处于分裂状态的领土实行霸权统治。他们是谁?来自何方6?这两个问题一直是困扰考古学家的大谜团。根据公元前800年至900年左右的第一次历史记载,他们可能是由同化了的其他部族(主要是翁布里亚人)的善于发明创造的外来民族混合组成,最后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和共有的社会观、艺术观和文化观。
他们的社会结构是在相互间关系联系不紧密的12个城市组成的联盟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从事神职的国王统治。然而,他们所留下来的艺术、文化遗迹甚少,因为许多城市是用木头建成的,很快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实际上,唯一能证明他们存在的证据是从坟墓中得来的。在约400年的时间里,他们所创造的尖端技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使他们在意大利中部处于无人挑战的地位,但是最后还是罗马人的猎物。到了公元前300年,罗马人已经占领了大多数的城市。
罗马帝国
罗马建于公元前753年,但有关证据却表明它的建立时间是接近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1400年,也就是在该城市的卡匹托尔山上发现的最早陶器碎片的年代。到了公元前9世纪,在台伯河两岸的低矮山丘上也许已坐落着许多分散的村庄。当时的这个位置是北方伊特鲁里亚人和南方的拉丁人(另一个居住在意大利中部的部族)的领土之间的战略要地。在接下来的3个世纪的时间里,该地区通过贸易繁荣发展起来,并由伊特鲁里亚国王统治。
公元前509年,罗马市民推翻了伊特鲁里亚统治者,建立了他们称之为“共和制度的国家”。在这种制度下“人民就是国王”。罗马城市继续繁荣发展,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普通老百姓”——平民与迅速抓岸大的政治军事上层人士——贵族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公元前494年,平民选出了保民官(或地方行政官)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并针对社会的这一弊病及其他缺点发表演说。
一个强大的政治基础(保民官是其中一部分)使罗马能够开始实施其政府计划。意大利南部的伊特鲁里亚人、萨谟人及希腊人占领的地区
很快就陷落了。接着罗马与迦太基发生了冲突,他们之间的敌对状态导致了三场持久战,这就是著名的布匿战争。第一次战争中(前264——前241),罗马占领了地中海的主要岛屿——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第二次战争(前218——前202)中,罗马遭遇迦太基军事同刷矮汉尼拔,屡屡战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公元前202年,他领导的战役失败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前146)中,迦太基人终于投降了,这样,罗马就占领了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
当罗马在海外的事业蒸蒸日上上,国内却内乱不断。政府采取镇压和类似的环节措施都不能解决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新争端,这些争端不断升级,最后发展成公元前92至前89年间所谓的社会战争,导致了苏拉领导的军事镇压,苏拉统帅的独裁政权标志着军队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他当权期间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奴隶大起义(前73——前71),由以前的斗士斯巴达克斯领导的注定要失败的起义。
另一个统帅庞陪在素拉去世之后脱颖而出,他与克拉苏实行联手统治,克拉苏最后成为贵族边缘任务。由于军事上的成就,庞陪得到了提拔。这时,第三个统帅——尤利乌撕?恺撒出现了,他于公元前81年参军以还清债务,科岛了公元前63年,却获得了祭司长的植物,即罗马职位最高的礼仪教士。公元前59年,他于克拉苏、庞陪一起统治全国,形成了三权执政局面,这就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前三头同盟”。
恺撒原本是因其演讲才能和敏锐的经济头脑而出名,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很快得到了证实,在为期是年的战争中,他在今天的英国、得国和法国境内取得了多次辉煌的胜利。这些功绩引起了庞陪的嫉恨,他企图让罗马人反对恺撒,于是便找了个借口对恺撒实行报复。公元前49年,恺撒返回意大利,他率领军队断然决定无视法令渡过卢比孔河(靠近今天的博洛尼亚)。当时的法令规定;没有经过参议院的同意,军队不能过河。在预先得到恺撒的到来的警告时,庞陪狼狈而逃,罗马的政治反抗崩溃了。
公元前48年,恺撒被任命为罗马的终身统治者。他大力实行改革和复兴政策以鼓励持久的建设工程,并恢复法律和其他制度。然而,新上任的的权力遭到了嫉妒。公元前44年3月15日(即古罗马历中3月的第15日),在他不幸区参议院的路上,被一个共谋者集团(包括他的养子布鲁图什在内)谋杀了。
恺撒的遇害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所谓的“第二次三头同盟”首次登台,这是个由罗马人马可?安东尼、李必达和屋大维(恺撒
的大侄子兼指定继承人)组成的联盟。接下来是马可?安东尼与屋大维长达12年的权力之争。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之间的关系毁掉了他的抱负。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战役中的大获全胜标志着安东尼的彻底失败。接着,屋大维改名为奥古斯都,与公元前27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始了奥古斯都世道。也就是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
奥古斯都的统治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帝国
扩张的速度放慢了,军事上的胜利得到了巩固,政府鼓励人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奥古斯都引以为荣的是“巴罗马的砖块百年成了大理石”。罗马的文化生活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在文学领域,奥维德、维吉尔和贺拉斯等作家写出了一部部古典文学的佳作。
奥古斯都的继承者——朱利奥?克劳狄王朝成员——在才能方面远不如他。提比略皇帝(14——37)、克劳狄皇帝(41——54)和尼禄皇帝(54——68)多半都是可以用金钱收买的颓废者,他们只会大笔大笔地挥霍财产。只有帝国创造的巨大财富才掩盖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不足。尼禄任职期间,国家已遭多重创伤,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到处可见。
弗拉维安王朝(69——96)的换地——韦斯巴芗、蒂图斯和图密善——总的来说都很有成就;安东尼王朝及其政府任职者——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和马可?奥勒利乌斯也是如此。117年,在图拉真的统治下,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了最大;哈德良则是历史上最有修养、注意英明的***。
衰退和瓦解
马可?奥勒利乌斯皇帝(161——180)的去世可以说是个分水岭。罗马帝国第一次受到外敌的威胁。长期以来帝国的空洞大话掩盖之下的罗马种种弊病都得到了恶报。通货膨胀袭击了整个国家,罗马的经济摇摇欲坠,帝国的资产被用来抵押和还债,文化生活也一蹶不振,国家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更换皇帝,随着帝国掠夺来战利品的日益减少,国内的农业和商业也衰退了。社会、军事和其它制度变得十分脆弱而奄奄一息。
政府作出种种努力来抑制衰败的进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在286年把帝国划分为东、西两个管辖区,分别在罗马和君土坦丁堡拥有各自的皇帝。这些措施倒是带来了暂时的缓和。这时出现了一个意志特别坚强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在他的统治制造、下,罗马再度繁荣昌盛起来。他是第一个赋予基督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皇帝。可是,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395年,帝国西辖区的首府从罗马搬到了东北部更容易防守的拉韦纳。15年之后,哥特人阿拉里克洗劫了罗马,他是来自波罗的海的一个部族(属于第一批所谓的蛮族)的首领。罗马的末日来临了。475年,另一个哥特人——奥多埃塞——取缔了帝国西辖区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卢斯。493年,狄奥多里克也跟着奥古埃塞而来,他占领了帝国的最后一个首府——拉韦纳,从而统治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
法兰克人和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然而,地中海对岸的拜占庭(古老的东帝国)逃脱了它西边邻居的厄运。536年至552年期间,其皇帝——查士丁尼——夺回了意大利的大片土地,并实行拜占庭式的统治,这种影响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几个世纪。567——774年,伦巴族人的到来打破了完全霸权的局面,并在意大利的北部与中部的非拜占庭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公爵领地,他们主要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德国人。
法兰克人的卷入进一步使半岛领土哦犬牙交错的状况复杂化了。这是一支来自高卢(今天的法国)的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两个敌对王朝——卡洛林王朝和墨洛温王朝的存在削弱了法兰克人在高卢的地位。卡洛林王朝的***——(矮子)丕平着手处理王朝之间的冲突,他呼吁教皇统治制度(一种教皇俗权不断增长的制度)对次进行仲裁。754年,教皇斯蒂芬三世批准了丕平的统治权力,但他要求法兰克人把伦巴族人驱逐出意大利以作为回报。
法兰克人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部分在丕平的领导下,分别在丕平更出名的儿子——查理曼的领导下。800年圣诞节那天,教皇圣利奥三世封查理曼为罗马皇帝,此举有重大的象征意义。查理曼把他从伦巴族人手里夺取的意大利中部领土拱手送给了教皇,从而出现了罗马教皇和、国家的萌芽,这些领土首次为教皇提供了行使真正政治权力的经济来源。
领土的转让也加强了教皇与帝国之间的持久关系。在查理曼及其更强有力的继任者对帝国实行 统治期间,这种关系大多还是友好的(法兰克帝国最终分裂时,神圣的罗马帝国还是一个富有凝聚力的实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教皇和皇帝的时运变化,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当有关合法性的问题出现时,双方都诉诸查理曼那意义重大的加冕约定:教皇有权认可皇帝,皇帝有权任命教皇。双方僵持造成的影响以及各自的阵营和支持者名称——归尔浦派(教皇派)和吉伯林派暗暗皇帝派暗暗啊子意大利的历史上回荡了好几个世纪。
阿拉伯人与诺曼人
意大利那部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况。罗马帝国在鼎盛时期被迫击退来自北非的挑战,并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击太人。9世纪时又出现了来自非洲的挑战,这次是曾于827年从北非入侵西西里岛的阿拉伯人(或撒拉森人)。他们在岛上呆了差不多两个世纪,传入数不清的文化、建筑、烹饪和其它方面的新食物,从而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如冰淇淋),直至今天。
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最终都被诺曼人征服了(当时,拜占庭人仍统治着意大利南部的其它地方)。诺曼民族是斯堪的那维亚人的后裔,曾定居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他们四处搜索战利品,并以外国雇佣兵的身份来到意大利南部。可到了1030年,诺曼人就在普利亚建立了一个独立自主的王国,作为征服意大利的跳板。他们以此为据点于1061年入侵西西里岛并成立了一个王朝,罗杰斯一世与罗杰斯二世是最著名的任职皇帝,他们与英格兰11世纪的复仇者——威廉(征服者)有亲戚关系。
这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给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发展再成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影响。罗杰斯二世受加冕为西西里国王时统一了那不勒斯与西西里王国,该王国以不同的形式抑制存在岛1860年。然而,诺曼人的霸权很快就被粉碎了,与意大利北部一样,南部地区还是由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来统治。
1186年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六世与诺曼公主——欧特维尔的康斯坦斯之间的联姻加速了诺曼民族的衰败。194年,诺曼王朝的家族完全消灭了,亨利幸运的婚姻使他成诺曼王座的继承人。罗马舰艇曾先后批准了查理曼及诺曼人统治意大利南部地区,因此教皇对帝国的出现十分憎恨。亨利的儿子——弗雷德里克?霍恩施陶芬(1197——1205)是中世纪的一个大人物,他丝毫不受教皇态度的影响,例如,他对1228年的被驱逐出教会完全不在乎。他熟练地统治南部地区,由于在艺术、科学和军事上的突出成就,人们赋予他“世界之奇迹”的头衔。
弗雷德里克的儿子——曼弗雷德在才能上不如他父亲,于1266年被安茹省的查理(法国国王路易斯八世的儿子)打败。1260年,罗马教皇曾要求查理把首府搬到那不勒斯,并与安茹省的继承人一起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王朝,对南部地区实行了两个世纪的统治。只有西西里人发动的一场反安茹省人的晚祷起义期间,西西里岛的贵族寻求外来力量的帮助,这一次是求助于西班牙阿拉贡的彼得三世。阿拉贡不仅夺取了西西里岛,还于1442年制造了历史上具有讽刺意味的意想不到的转折——阿拉贡人的统治者阿方索五世居然被任命威那不勒斯安茹省人的末代皇帝继承人。这样,南部地区一直归西班牙统治到18世纪。
城市国家
同一时期(11——12世纪),意大利北部出现了城市国家。刚开始是由于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的软弱无能导致这些独立小块地区的出现,他们本应该在这些地区行使权力。大多数皇帝都没有能力把他们在北欧(主要的权力基地)履行的义务与在意大利行使权力的使命有机地结合起来。就罗马教廷本身而言,它与帝国之间的争端大大削弱了它的力量,最终屈服从于法国的统治。1309年,教廷被迫搬到阿维尼翁,继续处于法国的“保护”之下,直至1377年。
城市利用权力真空日益形成独立的个体。被称为海上共和国的热那亚、比萨、阿马尔菲和威尼斯(最为突出)通过海外贸易富裕起来。佛罗伦萨和锡耶那等城市因发达的防止业和银行业而繁荣昌盛。其它城市,如米兰、博尼伦萨和维罗纳也因位于贸易交通要道而日益发达。最后,由400多个城市国家分布在意大利北部。只有在南部,占支配地位的西班牙封建旧制度一直了发展的步伐。这种停滞不前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
起初,大多城市海享受民主统治,可以推选商人和少数贵族加入统治机构。可是,随着事件的推移,内部一件的不统一以及险乎竞争城市之间的争端导致了城市的不断分裂。这样的社会背景往往会产生某个富有才能的人物或富裕的家族,只有他们可以在动荡不安的时期实行统治,如,佛罗伦萨的梅迪奇,米兰的维斯孔蒂,费拉拉的埃斯特,曼图亚的贡萨加和维罗纳的斯卡利杰尔都是其中的一员。
虽然这些富裕的家族常常十分专制,但他们确保了经济繁荣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安定。同时,这些家族还常是开明的艺术资助者,他们所管辖的城市成为电压的文艺中心,人们在艺术和文化领域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和薄伽丘(1313——1375):在绘画领域,出现了乔托(1266——1337)、契马布斯(1240——1302)和杜乔(1255——1318)等创新者;在建筑领域,出现了阿诺尔福?迪坎比奥(1245——1302),佛罗伦萨大教堂就是他由他设计的;在雕刻领域,出现了乔瓦尼?皮萨诺(儿子)、尼古拉?皮萨诺(父亲)和许多艺术家。这个时期的发展势头反映在宗教方面,如圣方济各(1182——1226)使当时盛行的宗教正统观念获得新的活力,同时也对之提出异议。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出现了古典文艺复兴,还创造了几所欧洲最古老的大学(最著名的由帕多瓦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
来自世俗的资助让艺术家们从先前的宗教艺术义务所造成的保守表达模式中解脱出来。学术领域也出现了同样的自由,作家和思想家能够把重心从神学转移带对古典及人文主义文章的研究上来。这些现象十分接近后来的文艺复兴(此词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也可用“新生、再生”,见33——34页),即古典艺术典范的复兴——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的大高潮。
然而,尽管意大利还沉浸在我们今天回顾起来所认为的黄金时期之中,导致它最终灭亡的有力迹象已经十分明显。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新大陆及通往东方更好的商路的发现逐渐破坏了地中海地区以及大陆的贸易,而威尼斯和其他海上强国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此为基础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威胁着威尼斯的政权,同时整个意大利也受到了牵连。但意大利各城市国家在欧洲舞台上与日俱增的声望必然会使它们与欧洲大陆上其它主要强国之间的联系来。更为密切。
在四个月内,加里波第在“红军”——一支由穿红衣衫的自愿者组成的著名军队的协助下,从波旁王朝手里夺取了南部地区。教皇国家很快陷落了,只剩下罗马还在发火卫戍部队的保护之下。1861年3月14日,意大利王国在都灵宣布成立。1866年,威尼斯和威尼托区也加入了王国。当时,卑斯麦和普鲁士人在萨多瓦战役中打败了奥地利。1870年,由于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法军撤出罗马,这样最后一个环节,罗马被收回了,一年以后,它成为新建国家的首都。
统一的意大利
政治家们在统一以后的几十年里共同努力使意大利实现现代化:修建了公路和铁路,改善了教育,鼓励发展工业等。同时,意大利也积极开拓殖民地——厄立特里亚的大部分地区(1885),并征服了北非的利比亚(1911——1912)。此外,还于1913年举行了由全体男子参加投票的选举(妇女到了1946年才由选举权)。
1914年一战爆发时,意大利还是保持中立,但在九个月内(1915年5月24日),在由可能进一步在非洲开拓殖民地以及占领所谓的“应属一国而受他国统治的地区”(仍受奥地利人控制的意大利东北部讲意大利语的地区)的诱惑下,它加入到协约国的行列之中。刚开始时,意大利的新生军队打不过奥地利军队,在好几个重要战役中连连失利,直到1918年,才在威尼托区的维托里奥取得了胜利。
意大利在1919年的和平条约中得到了它所想得到的东西,但战后的它仍痛苦地棉队临着经济和社会剧变。政治混乱继起,威极端主义的吱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原社会党人新闻记者贝尼托?,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形势,派他的黑衫追随者到接墒煽动混乱的局面,并用花言巧语引诱意大利那些紧张不安的上、中层阶级。
1922年受到威胁的总罢工威变革提供了催化剂,从米兰出发,开始了著名的“罗马进军”,让害怕内战的王维托雷?埃马努莱三世认可威首相,尽管他的法西斯主义党派在议会中的表现微不足道,但他很快巩固了政权,最后就任“领袖”。到了1925年,他已经建立了一个法西斯专政的国家,并不可阻挠地任其自然、逐渐走向与纳粹德国联盟,准备发动战争。
1940年,意大利与纳粹分子联合起来,希望能从德国在波兰和法国的全面胜利背后捞取好处。但是意大利军队准备不充分,土气不高,在希腊、埃塞俄比亚战役中连连失利,并在1943年7月同盟军登陆在西西里岛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1943年9月停战后,被囚禁,在混乱的局势中,意大利新政府对德宣战。采取强迫手段释放了,并正式任命他为意大利傀儡政府的首脑,开始了一场反对步步逼近的同盟军的艰难消耗战。
1944年6月4日,罗马终于被占领了但同盟国到了1945年4月24日才渡过北意大利的薄荷。在企图逃亡瑞士的途中北抓获,于4月28日处死。
直至今天
引人注目的意大利战后改革开始于1946年6月,国家公民复决投票以极小的票数之差通过了以共和国取代君主专制的决议。马歇尔计划为经济的繁荣发展起了催化作用,廉价劳动力的容易获得和意大利的推动作用。1957年的《罗马条约》标志着意大利溶入欧洲的主流,这是一份为欧盟奠定基础的文件。意大利是欧盟的6个创始国之一,罗马于1960年主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使意大利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同年,费代里科?费里尼的著名**《甜蜜的生活》上映了,该片展示了意大利在十年非同寻常的变化中表现出来的特色与风格。
意大利的变革步是没有存在问题。到了20世纪60年代,经济的繁荣只要是按它自己的轨迹自然到发展。联合政府的力量削弱了,经济也变得步稳定,这些因素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紧张局势。1968年,在所谓的“炎热的秋天”时期,爆发了工人和学生的席卷了全国。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意大利遭到各种政治形式的正好子恐怖主义的破坏。1978年,意大利陷入了最低谷,最可怕的恐怖主义集团:红队“并了前首相阿尔多?莫罗。但是,恐怖主义威胁刚结束,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腐败丑闻就使意大利垂死的政治制度彻底崩溃了。当时的遭遇似乎促成了显著的改变,也首次表明了意大利真正渴求政治制度与宪法的改革。结果,第二共和国于1994年宣布成立,但这只不过是个黎明的假象。近来,由于违约,意大利和欧盟之间曾经亲密的关系出现某种程度的变化。
古罗马和现代意大利关系大吗?
人种一样,都是印欧人和地中海人种的混血(核心拉丁姆人,外延加上亚平宁北部的伊特鲁里亚人和南部的希腊移民,最后都融合成拉丁人); 语言上都是拉丁语(现代意大利语是在古拉丁语发展来的) ;宗教上都是天主教,所以现代意大利和古罗马亚平宁部分一致,基本元素都是“拉丁”。但是政治层面讲就不一样了,因为现代意大利不是古罗马帝国的延续,古罗马的基本盘是拉丁姆地区(现代亚平宁中部的拉齐奥、佩斯卡拉等地),而现代意大利的基本盘是亚平宁北部的波河平原,是在中世纪日耳曼族的法兰克人建立的中法拉克王国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期的亚平宁中部的拉丁姆地区是罗马教皇国,南部也一直有独立政权,所以中法兰克王国只代表北部意大利,而罗马教皇国才是古罗马帝国和拉丁文明的正统继承 而统一现代意大利的撒丁王国的基本盘皮埃蒙特地区,正是处于中法兰克的核心区波河流域,是中法兰克王国的延续,因此,现代意大利从血统和文化上讲是古罗马的后代,但从政治角度讲现代意大利其实是一个拉丁化的日耳曼国家,梵蒂冈才是古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
意大利这种现象在西欧很普遍,比如法国、西班牙、大不列颠.....都是本地化的日耳曼国家 而北欧则是日耳曼化的国家 而德意志、尼德兰、奥地利则是比较正宗的日耳曼国家
帮我做下历史作业 谢了
公元476年最后一位罗马皇帝被日尔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终于在蛮族的入侵下灭亡了,在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相继建立起许多日尔曼人国家,西欧的封建制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发展起来。
法兰克人进入高卢地区后,就没收了罗马皇室和部分奴隶主的土地,用以分给法兰克人的马尔克公社。也有很多被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和他的亲兵们所占有,他们成为了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随着法兰克人不断征服新的地区,国王们便把新征服的土地及其上的人民赠送给他的部下、主教和修道院长,即所谓的“赠地”。这样无限制赠地的结果便是地方大贵族的实力不断增加,最终大大削弱了王权,使墨洛温王朝的继任国王们逐渐成为一个只具有象征意义的“共主”。到加洛林家族的查理"马特担任宫相时期,为了法兰克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为了巩固他自己的实力,他开始实行采邑制。查理"马特将没收的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贵族和教会。采邑的领受者必须为赐予者服骑兵役,并向其宣誓效忠;采邑的赐予者有义务保护领受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伤害。采邑分封,只限终身,不得世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欧封建制度是在这一时期由法兰克人发展起来的,“采邑”制更是起到了根本的决定意义。
“采邑”制到查理曼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在这一时期里,除国王旧有的教俗封臣外,过去属于国家官吏的伯爵、马克伯爵和公爵等也都变成国王的封臣,从国王处领受采邑。并且此时的采邑逐渐的变为世袭的了。国王的封臣们也可以吸收自己的封臣,并把部分土地作为采邑分赐给他们,从而又成为他们的封君。9世纪后,“封土”一词逐渐代替“采邑”;以后则全用封土称呼。国王是最高封建领主,其下有公爵、伯爵、主教等大封建主,再下是中小封建主,至此形成西欧完整的封建等级制度。
中世纪的国家是一个松弛的封土集合体,并没有明确的国界概念。“它的财产权和主权到处相互转化”[1]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首先明确拥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权,进而在王权衰落后,又逐步取得了王权在地方的权力并将其转化为同封土一并世袭的私人权力,其中包括行政、司法、税收、铸币等权力。追究欧洲封建制度的产生根源,则包括了三个主要的因素:罗马文明、日尔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
注解: 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对于罗马帝国带了,很大的痛苦,在迁徙,和定居的背景下,给帝国带了文明的毁灭。最后他们在古罗马的领土上建立起了很大小的国家。给西欧带了几个世纪的混乱。
他来源于意大利统一之前的罗马教皇国。
在基督教的早期,教会处于非法状态,直至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期方给予基督教合法地位。也是在此之后,由于罗马皇帝和贵族的捐赠,基督教会的财产得以飞速增长。君士坦丁大帝将拉特兰宫赠给教会,这成为教会最早收到的一笔重大捐赠。除了房产之外,在意大利本土及罗马帝国各行省,捐赠给教会的地产和财富也不断增加。不过,教会是作为私人领主占有这些土地的,并不拥有这些赠土的主权。
公元5世纪时,西罗马帝国遭到蛮族的不断入侵,导致476年被东哥特人灭亡。西罗马灭亡后,其原有领土陷入无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的基督教会组织起来,在罗马主教的治理下,逐渐成为意大利中部地区事实上的世俗统治者。
公元6世纪后,教皇国的雏形开始出现,但是查士丁尼大帝治下的拜占庭帝国对意大利展开了一系列征服活动,破坏了教皇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伦巴底人将拜占庭势力逐出意大利。虽然此时的罗马主教(教皇)在名义上还要臣服于拜占庭皇帝,但是罗马教会的相对独立使得罗马主教有资本与君士坦丁堡主教和拜占庭皇帝相抗衡,罗马主教格历高里二世甚至开除了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的教籍。
至公元7世纪,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衰落,罗马教会作为意大利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再度对拜占庭势力所不及的罗马城周围地区展开统治,并利用军事、外交手段(甚至包括贿赂)来抵抗伦巴底人的进攻。在罗马教会的努力下,伦巴底人停止南下,转而集中攻打亚平宁半岛北部以拉文纳城为核心的拜占庭总督辖区。728年,伦巴底国王路易特普兰德将拉丁地区的一些乡村和城镇捐献给罗马主教,这些土地(被称为“Patrimonium Petri”,即“圣彼得的遗产”)成为教皇国的立国基石。
751年,拜占庭在意大利的领土最终全部沦丧于伦巴底人之手。罗马地区(此时已经发展为罗马公国)彻底切断了和拜占庭帝国的联系。教皇司提反二世通过向法兰克人领袖“矮子”丕平大献殷勤,从而解除了伦巴底人的威胁。司提反采取了一系列向丕平示好的行动,包括批准后者废黜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而自立为王。司提反还封丕平为罗马贵族。作为回报,丕平率军在754年进入意大利。在此后的两年中,他平定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许多地方,然后将其作为对教会的奉献赠送给罗马教皇。在781年,丕平的儿子查理曼大帝宣布教皇为这些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丕平奉献的土地包括拉文纳的原拜占庭总督辖区,贝内文托公国的一部分,托斯卡纳,科西嘉,伦巴底,中意大利五城(Pentapolis)地区——里米尼(Rimini)、佩萨罗(Pesaro)、法诺(Fano)、西尼加利亚(Senigallia)和安科纳(Ancona),以及其他一些城市。
丕平的献土扩大了教皇的统治区域,然而也带来一个法理上的问题:既然教皇所统治的领土是由法兰克帝国所赠,那么教皇在世俗政治中是否相应地成为法兰克皇帝的封建附庸呢?
为了提高教皇国的威望,以及打消丕平的继承人日后利用这一献土行为来控制教廷的可能,罗马教廷在750年至850年之间大胆伪造了一份被称为“君士坦丁献土”的文献(拉丁语:Constitutum Donatio Constantini;Constitutum domini Constantini imperatoris),试图宣布教皇国所拥有的土地是在公元4世纪时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奉献给罗马主教西尔维斯特二世的。该文献说,君士坦丁大帝在西尔维斯特二世通过祈祷为其治好麻风病后接受了洗礼,并在受洗后的第四天就决定将帝国都城罗马捐赠给基督教会,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旁的拜占庭营建新都。该文献还断言,君士坦丁大帝不仅向罗马主教捐赠了意大利中部地区,而且还捐献了整个罗马帝国的西半部领土,并授予教皇及其后任者对其进行世俗统治的权力。
法兰克帝国的分裂从另一方面解决了教皇国法律地位的难题。查理曼大帝死后,帝国在9世纪分裂为三部分。虽然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以法兰克国王直系继承人自居的历代法国国王往往宣布自己为教廷的世俗保护者,甚至将教廷和教皇由罗马搬迁至阿维尼翁,但是在欧洲却不再有哪位皇帝或国王可以以法兰克帝国唯一继承者的身份对教皇国提出宗主权要求。
罗马教会和法兰克人的合作在800年达到了顶峰。在此之前,像东方的君士坦丁堡教会一样,罗马教皇和罗马教会的地位(至少在名义上)是从属于罗马帝国的唯一继承人,即东罗马皇帝的。教皇和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被认为是上帝在人间的宗教事务代表,而罗马(东罗马)皇帝是上帝在人间的世俗事务代表。基督教会和人民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皇帝,即罗马皇帝。797年君士坦丁六世被废,以及其母亲伊琳娜皇太后自立为罗马女皇(797年-802年在位),使得罗马教会有理由拒绝承认君士坦丁堡统治者的最高权威。罗马教会宣称,罗马皇帝的名义在希腊人(即拜占庭人)中已经不存在了,因此罗马教皇、所有的主教、法兰克元老元和罗马城的所有长老经过商议,决定把法兰克国王加冕为皇帝,使罗马帝国永远传承下去。
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将查理曼大帝加冕为“受上帝委托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皇帝奥古斯都陛下”(Karol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Imperator Romanum),神圣罗马帝国诞生(此时尚无“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名,至康拉德二世时始称“罗马帝国”,至腓特烈一世时,为了与“神圣罗马教会”的名称相抗衡,方始称“神圣罗马帝国”)。
罗马教会认为,将查理曼加冕为奥古斯都和罗马皇帝,并不是宣告西方基督教世界从此与东罗马帝国分庭抗礼。在他们看来,476年西罗马末帝被废黜,并不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是标志着罗马帝国的归一,东罗马帝国重新成为单一的、没有分裂的罗马帝国。查理曼加冕为奥古斯都和罗马皇帝,意味着罗马帝国的正统皇统从“新罗马”——君士坦丁堡重新返回罗马城。
但是,因为东罗马帝国的皇统并未就此中断,所以此后基督教世界出现了两个并立的最高统治者,一个在君士坦丁堡,一个在罗马。他们并不像过去的东西罗马帝国皇帝那样和平并立,而是彼此指责对方是僭越者,宣布自己是唯一真正而合法的基督教会和人民的领袖。从这一点来说,利奥三世通过为查理曼大帝加冕,使罗马教会(及其领地)摆脱了臣服于东罗马皇帝的从属地位。从此之后,罗马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最高宗教领袖。
不过,虽然800年的法兰克帝国御玺上写着“罗马帝国的再生”的字样,但是此后由罗马教会所加冕的历代神圣罗马皇帝不再像东罗马皇帝那样是基督教会的主宰,神圣罗马皇帝也不再像东罗马皇帝那样可以插手干预教会事务(甚至废黜罗马主教)。相反,教皇可以干涉世俗事务,通过将皇帝革除教籍的方式插手政务,此外,在罗马教会所拥有的中意大利地区的土地上,教皇也成为不折不扣的世俗君王。
从10世纪起,教皇国的声望因一系列事件而下降。首先,从思齐三世至若望十二世在位时期,罗马城贵族中的几个妇女通过成为教皇而掌握了教廷大权,她们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都被立为教皇(比如教皇思齐三世与其玛尔西亚所生的儿子若望十一世和孙子若望十二世)。从903年到963年的这段时期因此被称为“*妇政治”(Pornocracy)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教皇的政令只能在罗马城周边地区施行。其次,教皇国延续了伦巴底王国的封建体系,在教皇的领地上有许多伯爵和侯爵的封建采邑,他们都是几近独立状态的领主。
到10世纪中叶,日耳曼王奥托一世征服了北意大利的领土。教皇约翰十二世将其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作为回报,奥托颁布了“Diploma Ottonianum”(奥托法令),承诺维护教皇国的独立。虽然如此,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教皇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仍然时不时地发生摩擦。每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想将其权力施展到意大利时,就要和教廷及教皇国发生冲突。皇帝对教皇的控制在亨利三世统治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亨利三世于1046年赴意大利,废黜了反对他的教皇格历高里六世。德国人克莱孟二世被选为新教皇,并为亨利三世加冕。此后他又多次废立教皇。亨利三世一直掌握了对德意志境内各主教的任免权。
1073年4月21日,亚历山大二世去世,格历高里七世被选为教皇。教皇与神圣罗马皇帝之间的冲突,在他与亨利三世的继承人亨利四世之间延续。1076年,格历高里七世革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此后发生了有名的卡诺莎之辱。
霍亨斯陶芬王朝绝嗣后,神圣罗马皇帝不再随意插手教廷事务,教皇国与神圣罗马帝国进入相安无事的状态。到14世纪初,教皇国像其他意大利邦国一样,已经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
在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亚历山大三世和尤利乌斯二世这二位教皇统治时期,教皇国的领土再度获得大幅扩充,并成为意大利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但是,教皇对其大多数领地的统治仍是有名无实的,教皇国各个城邦的真正主子仍是当地的王子、贵族。直至16世纪,教皇才得以直接统治教会名义下的所有地区。
从1305年到1378年,教廷迁到了法国西南的阿维尼翁,教皇成为法国国王的政治附庸。尽管如此,位于意大利的教皇国仍然是教皇名下的领地,而且阿维尼翁城及其周围地区也成了教皇国的一部分,直至法国大革命时期才重归法国。
从严格的意义来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国并不能被视为一个真正的国家,而是若干个各自以教皇为最高领主的封建城邦或小国的松散组合。有些城邦拥有自己的次一级领主,有些城邦(比如罗马)则没有。大体来讲,教皇同这些小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其他西欧国家中封建国王与自由市之间的关系。由于没有世俗君主与之竞争,教会成为这些城邦的最高权威。
至文艺复兴时期,伦巴底和托斯卡纳地区的众多意大利城市已经脱离其主教和神圣罗马皇帝而独立,成为较强大的城市共和国(比如佛罗伦萨、比萨、锡耶纳、米兰和热那亚),这些国家的市民基础是安分的、勤奋的工匠,在他们之上有一个富裕的、从事商业的中产阶级,制造业和国际贸易使这些共和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是,在教皇国,尤其是在罗马城里,缺乏这样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由于长期的荒废,教皇国的核心——罗马所在的坎佩尼亚地区——土地不能得以利用,物产贫瘠;罗马的位置不好,不利于经商;它也没有工业,没有什么可以生产的货物,也没有市民或中产阶级。公民被分为三个等级:军人阶级(包括古代贵族的残余);僧侣阶级;以及下等阶级(主要是贫穷的平民)。第一个阶级分为若干党派,以几个大家族为其领袖。教皇是后两个阶级的领袖,但也往往是这几个大家族中的一员。直到14世纪,教皇国的内部历史仍是这些党派间彼此斗争、以及贵族阶级与僧侣阶级之间此消彼长的权力斗争的历史。教皇虽然是西欧基督教地区的最高宗教领袖,但是在罗马城中,他不过是某一个得势的大家族的领袖而已。
但是,古罗马共和制的残余在教皇国中仍然存在。1337年,教皇本笃十二世从罗马市民手中接受了元老和大将的头衔,以及共和国执政官的称号。1347年,在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中,教皇公证员科拉·迪·里恩佐被任命为罗马城的保民官,他实行了一些改革,抑制贵族们的过分行为。
到18世纪末,归于教皇名下的领土疆域达到了巅峰。这些土地包括拉丁(Latium,即今日的拉齐奥地区)、翁布里亚、马尔凯,向北囊括了拉文纳、费拉拉、波伦亚(博洛尼亚),直抵罗马涅地区。在南方,教皇在那不勒斯王国拥有两块飞地,即贝内文托和蓬特科沃。在法国,教皇拥有阿维尼翁城和罗纳河以东的领土(Comtat Venaissin)。
法国大革命给罗马教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1791年,教皇在法国的领地被法国吞并。1796年,法国军队侵入意大利时,教皇国的北方领土也被法国吞并,并成为内阿尔卑斯共和国的一部分。1798年,法军长驱直入教皇国腹地,攻占了罗马城,并成立了罗马共和国。教皇庇护六世被擒,流放到法国。
1800年,反法同盟与法国达成和议,第二次反法同盟解散。此后法国恢复了教皇国,庇护七世返回罗马。但是,1808年,法军再度进攻教皇国,并将其彻底灭亡。罗马城和教皇国的西半部被并入法国,东半部则并入以拿破仑为国王的意大利王国。
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教皇国被重建。此后的历任教皇在教皇国内推行了一系列保守的政策。直至庇护九世时期,由于1848年欧洲革命的影响,教皇国方开始着手进行一些自由化改革。
拿破仑战争标志着近代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意大利、德意志等族的民族意识被唤醒,意大利人要求民族统一的呼声日高。但是,在维也纳会议之后,意大利恢复了昔日四分五裂的局面,而且北部的伦巴底、威尼斯等地区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
1848年,欧洲爆发自由主义革命,其首先发起地点为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而波及的国家几乎涵盖全欧洲,仅俄国、西班牙及北欧少数国家未受影响。1848年11月15日,教皇国司法大臣佩雷里诺·罗西(Pellegrino Rossi)被暗杀,次日罗马市民走上街头游行,要求教皇国实行社会改革、指定民主政府、以及对奥地利宣战。11月24日晚,教皇庇护九世化装为普通教士逃离罗马,前往两西西里王国避难。教廷主教卡洛·穆扎雷利(Carlo Emanuele Muzzarelli)组成了留守政府,随后颁布了一些自由化的新法令,教皇因此拒绝承认该政府,并在流亡地组建了新政府。
为了将教皇迎回罗马,罗马市长组成了一个代表团,前往教皇避难地加埃塔城堡,但教皇拒绝返回罗马。罗马城中首次出现了没有政府的情况,因此市民在1849年1月21日举行了首届自由选举,以组成制宪会议,年满21岁的男性都可以投票。2月8日,制宪会议宣布成立罗马共和国,以三人执政委员会为元首,教皇仅保留宗教领袖的地位。罗马共和国的宪法宣布宗教自由,给予犹太人平等地位,废除死刑,还取消重税、新增工作职位。意大利爱国者及军人朱塞佩·加里波底组织了一支名为“意大利军团”的志愿军,成为罗马共和国的武装部队。教皇向天主教国家求救,法国总统路易·波拿巴遂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6月29日,法军进入罗马城。
法奥军队此后继续追击加里波第军团,迫使加里波第率众前往圣马力诺避难,并将其军队解散。庇护九世在1850年4月重返罗马。法国军队驻扎在罗马城中,以保护教皇。
此役后,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既包括撒丁王国和萨伏伊王室为核心的君主主义者,也包括众多的共和主义者——将教皇国视为意大利统一的绊脚石。法皇拿破仑三世则将教皇国作为其插手干涉意大利事务的筹码,一方面支持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一方面则继续扶植和保护教皇国政权。
1859年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后,撒丁王国从奥地利手中收复了伦巴底地区,加里波第则在两西西里王国发动革命,推翻了波旁家族的君主。加里波第试图在南意大利建立共和国,但是撒丁王国请求法国出兵,将意大利南部纳入自己的版图。在得到法国的允许后,撒丁军队于1860年挥师南下,先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征服了教皇国东部三分之二的领土,随后进入两西西里王国。当年年底,这些被征服的领土都被撒丁王国正式吞并,统一的意大利王国正式诞生。此时教皇国仅剩下了以罗马城和拉齐奥地区为中心的三分之一领土。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宣布罗马为新首都。但是由于法国驻军的存在,意大利无法收复罗马城。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驻扎在罗马的法国军队撤回国内。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不必再顾忌法国的威胁,将教皇国纳入意大利版图的时机已经到来。他先派特使向教皇庇护九世送去密信,并提出了一个保全教廷脸面的解决方案:意大利军队以“保护教皇”的名义和平进驻罗马城。但是这个提议被教皇拒绝,因此意大利于1870年9月10日对教皇国宣战。意大利军队在9月11日越过边界,缓慢地向罗马城推进。进军速度非常缓慢,以等待外交协调解决的可能。
虽然教皇国仅拥有一支为数甚微的军队,但庇护九世还是下令进行抵抗,以造成这样的法理事实,即教皇国是被意大利以武力入侵、而非和平接管所征服的。9月19日,意军包围了罗马城。1870年9月20日,经过3个小时的炮轰,意军在罗马城的奥利留城墙上轰塌了一个缺口,随后进入了罗马城,在阿庇亚大道上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教皇国灭亡。
此后,经过公民投票,罗马城和拉齐奥地区并入意大利,意大利王国的首都旋即从佛罗伦萨迁到了罗马。49名意大利士兵和19名教皇国士兵在这场战役中丧生。
在攻陷罗马城之前,作为和谈的条件之一,意大利王国曾经提议以台伯河为界,将河西“利奥城墙”以内的西半部罗马城保留给教皇,并允诺教廷可以在此城内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但是这个提议遭到庇护九世的拒绝。
罗马城被意大利吞并后,教廷在罗马城以及意大利各地的地产、宫殿、庄园纷纷被没收,连教皇的正式宫殿——奎里纳尔宫也被没收,成为意大利皇宫。庇护九世退缩至梵蒂冈城堡内,并宣布自己为“梵蒂冈的囚徒”,以示对意大利强行吞并教皇国的抗议。在“梵蒂冈的囚徒”这段时间里,教皇将自己禁锢在梵蒂冈城堡内,其活动范围最远只达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入口,教皇也不再巡幸其主座教堂——位于罗马城另一端的圣约翰拉特兰教堂,以及罗马郊外的行宫。
由于教皇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因此在许多国家派驻有外交使节,并作为一个国家得到各国的承认。意大利的共和主义者如加里波第等人建议进军梵蒂冈城,完全消灭掉教皇的世俗权力,但是这个提议在意大利国内没有被占优势的保守派民族主义者接受,梵蒂冈城继续保持了独立状态,而意大利也无法完全无视这一事实。庇护九世之后的历代教皇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甚至不准信徒担任意大利王国的公职。
所谓“梵蒂冈囚徒”时期从1870年一直延续至1929年。此时意大利统一已有69年,教皇国灭亡也有59年,教廷对意大利的长期敌视和抵制已经显得不合时宜。1929年2月11日,教皇庇护十一世的代表与意大利王国代表在罗马的拉特兰宫签署了解决双方悬案的最终协议,即拉特兰条约。
根据拉特兰条约的规定,教廷最终承认意大利的统一,以及罗马成为意大利首都。意大利王国承认教皇在梵蒂冈城堡内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世俗统治权力,梵蒂冈城堡成为独立的梵蒂冈城国。此外,条约还规定了天主教及教会在意大利的政治地位,意大利王国对意大利统一战争期间没收的教会财产进行了最终赔偿。从法理上说,延续了11个世纪的教皇国在1929年2月11日这一天正式灭亡,由梵蒂冈城国取而代之。
紧急求各国顶级联赛的创建时间,所在城市,主场.
一:意甲 ---创立于1898年
历届意甲联赛冠军
年份 冠军 年份 冠军
2004/05尤文图斯队
2002/03AC米兰队 2003/04尤文图斯队
2000/01 罗马队 2001/02 尤文图斯队
1998/99 AC米兰队 1999/00 拉齐奥队
1996/97 尤文图斯队 1997/98 尤文图斯队
1994/95 尤文图斯队 1995/96 AC米兰队
1992/93 AC米兰队 1993/94 AC米兰队
1990/91 桑普多利亚队 1991/92 AC米兰队
1988/89 国际米兰队 1989/90 那不勒斯队
1986/87 那不勒斯队 1987/88 AC米兰队
1984/85 维罗纳队 1985/86 尤文图斯队
1982/83 罗马队 1983/84 尤文图斯队
1980/81 尤文图斯队 1981/82 尤文图斯队
1978/79 AC米兰队 1979/80 国际米兰队
1976/77 尤文图斯队 1977/78 尤文图斯队
1974/75 尤文图斯队 1975/76 都灵队
1972/73 尤文图斯队 1973/74 拉齐奥队
1970/71 国际米兰队 1971/72 尤文图斯队
1968/69 佛罗伦萨队 1969/70 卡利亚里队
1966/67 尤文图斯队 1967/68 AC米兰队
1964/65 国际米兰队 1965/66 国际米兰队
1962/63 国际米兰队 1963/64 博洛尼亚队
1960/61 尤文图斯队 1961/62 AC米兰队
1958/59 AC米兰队 1959/60 尤文图斯队
1956/57 AC米兰队 1957/58 尤文图斯队
1954/55 AC米兰队 1955/56 佛罗伦萨队
1952/53 国际米兰队 1953/54 国际米兰队
1950/51 AC米兰队 1951/52 尤文图斯队
1948/49 都灵队 1949/50 尤文图斯队
1946/47 都灵队 1947/48 都灵队
1944/45 未举行 1945/46 都灵队
1942/43 都灵队 1943/44 未举行
1940/41 博洛尼亚队 1941/42 罗马队
1938/39 博洛尼亚队 1939/40 国际米兰队
1936/37 博洛尼亚队 1937/38 国际米兰队
1934/35 尤文图斯队 1935/36 博洛尼亚队
1932/33 尤文图斯队 1933/34 尤文图斯队
1930/31 尤文图斯队 1931/32 尤文图斯队
1928/29 博洛尼亚队 1929/30 国际米兰队
1926/27 都灵队 1927/28 都灵队
1924/25 博洛尼亚队 1925/26 尤文图斯队
1922/23 热那亚队 1923/24 热那亚队
1920/21 维切利职业队 1921/22 维切利职业队(C.C.I)
诺维塞队(F.I.G.C)
1918/19 未举行 1919/20 国际米兰队
1916/17 未举行 1917/18 未举行
1914/15 热那亚队 1915/16 未举行
1912/13 维切利职业队 1913/14 卡萨莱队
1910/11 维切利职业队 1911/12 维切利职业队
1909年 维切利职业队 1909/10 国际米兰队
1907年 AC米兰队 1908年 维切利职业队
1905年 尤文图斯队 1906年 AC米兰队
1903年 热那亚队 1904年 热那亚队
1901年 AC米兰队 1902年 热那亚队
1899年 热那亚队 1900年 热那亚队
1898年 热那亚队
罗马(Roma)/拉齐奥(Lazio)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Olimpico)
国际米兰(Inter Milan)梅阿查球场(Giuseppe Meazza)
尤文图斯(Juventus)德-阿尔皮球场(Delle Alpi)
AC米兰(ACmilan)圣西罗球场(San Siro)
切沃(Chievo)本特戈迪球场
博洛尼亚(Bologna)雷纳托-达拉拉球场(Renato Dall'Ara)
梅西纳(Messina)圣菲利波球场(San Filippo)
乌迪内斯(Udinese)弗里乌利球场
卡利亚里(Cagliari)圣埃利亚球场(Sant'Elia)
莱切队(Lecce)维亚?德尔?马雷球场
布雷西亚(Brescia)雷卡蒙蒂球场(Stadio Rigamonti)
佛罗伦萨(Fiorentina)弗兰基球场(Artemio Franchi)
帕尔马(Parma)恩尼奥?塔迪尼球场(EnnioTardini)
巴勒莫(Palermo)巴贝拉球场(Renzo Barbera)
桑普多利亚(Sampdoria)费拉里斯球场
利沃诺(Livorno)蒙特洛球场(Montello)
雷吉纳(Reggina)奥尔赛特体育场
亚特兰大(Atalanta)阿祖里球场(Azzurri)
锡耶纳(Siena)弗朗基球场
二:英超 --英超创立于1992年2月20日,英格兰的顶级联赛创立于1889 年,叫甲级联赛.
曼联Manchester Unitd FC 老特拉福德球场
利物浦Liverpool FC 安菲尔德体育场
阿森纳Arsenal FC 海布利体育场
切尔西Chelsea 斯坦福桥球场
曼城Manchester City FC :城市体育场
狼队:莫利纽克斯球场
阿斯顿维拉Aston Villa FC :维拉公园球场
托特纳姆热刺Tottenham Hotspur FC :白鹿巷球场
南安普敦Southampton FC :圣玛丽球场
朴茨茅斯Portsmouth :弗拉顿公园球场
纽卡斯尔:圣詹姆斯公园球场
米德尔斯堡Middlesbrough FC :河畔球场
莱切斯特:步行者球场
利兹:埃兰路球场
富勒姆Fulham FC :克拉文农场球场
埃弗顿Everton FC :古迪逊公园球场
查尔顿 Charlton Athletic FC :山谷球场
博尔顿Bolton Wanderers FC :锐步球场
布莱克本Blackburn Rovers FC :埃伍德公园球场
伯明翰:圣安德鲁斯球场
水晶宫 Crystal Palace FC 史靴斯公园球场
诺维奇 Norwich City 卡罗路球场
伯明翰城 Birmingham City FC 圣安赫尔斯球场
西布罗姆维奇 West Bromwich 山楂球场
历届冠军:
1889普雷斯顿北区
1890普雷斯顿北区
1891埃弗顿
1892桑德兰
1893桑德兰
1894阿斯顿维拉
1895桑德兰
1896阿斯顿维拉
1897阿斯顿维拉
1898谢菲尔德联
1899阿斯顿维拉
1900阿斯顿维拉
1901利物浦
1902桑德兰
1903谢菲尔德星期三
1904谢菲尔德星期三
1905纽卡斯尔
1906利物浦
1907纽卡斯尔
1908曼彻斯特联
1909纽卡斯尔
1910阿斯顿维拉
1911曼彻斯特联
1912布莱克本
1913桑德兰
1914布莱克本
1915埃弗顿
1916-19
1920西布罗米奇
1921伯恩利
1922利物浦
1923利物浦
1924哈德斯菲尔德
1925哈德斯菲尔德
1926哈德斯菲尔德
1927纽卡斯尔
1928埃弗顿
1929谢菲尔德星期三
1930谢菲尔德星期三
1931阿森纳
1932埃弗顿
1933阿森纳
1934阿森纳
1935阿森纳
1936桑德兰
1937曼彻斯特城
1938阿森纳
1939埃弗顿
1940-46
1947利物浦
1948阿森纳
1949朴次茅斯
1950朴次茅斯
1951托特纳姆
1952曼彻斯特联
1953阿森纳
1954伍尔弗汉普顿流浪者
1955切尔西
1956曼彻斯特联
1957曼彻斯特联
1958伍尔弗汉普顿流浪者
1959伍尔弗汉普顿流浪者
1960伯恩利
1961托特纳姆
1962伊普斯威奇
1963埃弗顿
1964利物浦
1965曼彻斯特联
1966利物浦
1967曼彻斯特联
1968曼彻斯特城
1969利兹联
1970埃弗顿
1971阿森纳
1972德比郡
1973利物浦
1974利兹联
1975德比郡
1976利物浦
1977利物浦
1978诺丁汉森林
1979利物浦
1980利物浦
1981阿斯顿维拉
1982利物浦
1983利物浦
1984利物浦
1985埃弗顿
1986利物浦
1987埃弗顿
1988利物浦
1989阿森纳
1990利物浦
1991阿森纳
1992利兹联
1993曼彻斯特联
1994曼彻斯特联
1995布莱克本
1996曼彻斯特联
1997曼彻斯特联
1998阿森纳
1999曼彻斯特联
2000曼彻斯特联
2001曼彻斯特联
2002阿森纳
2003曼彻斯特联
2004阿森纳
2005切尔西
三:西甲 --创立于1928年.
皇家马德里(Real madrid)伯纳乌球场(Santiago Bernabeu)
巴塞罗那(FC Barcelona)诺坎普(Camp Nou)
瓦伦西亚(Valencia cf)梅斯塔利亚(Mestalla)
拉科鲁尼亚(Deportivo L.C.)里索亚(Riazor)
马德里竞技(Atletico Madrid)卡尔德隆球场
萨拉戈萨(Zaragoza)拉罗马雷达球场(Camp Nou)
毕尔巴鄂竞技(Athletic Bilbao)圣玛梅斯球场
塞维利亚队(Sevilla)皮斯胡安球场
维拉利尔(Villarreal)情歌球场
皇家贝蒂斯(Real Betis)鲁伊斯-洛佩拉球场(Ruiz Lopera)
马拉加(Malaga)玫瑰园球场
马洛卡(Mallorca)圣莫伊斯球场
奥萨苏纳(Osasuna)萨达尔球场
阿尔巴塞特(Albacete)卡洛斯贝尔蒙特球场
皇家社会(Real Sociedad)阿诺塔球场
西班牙人(Espanyol)蒙胡伊奇球场
桑坦德竞技(Racing Santander)沙丁鱼人球场
莱万特(Levante)瓦伦西亚市立球场
努曼西亚(Numancia)小鸟体育场
赫塔菲(Getafe)佩雷斯球场
历届冠军:
1929 巴塞罗那
1930 毕尔巴鄂
1931 毕尔巴鄂
1932 皇家马德里
1933 皇家马德里
1934 毕尔巴鄂
1935 贝蒂斯
1936 毕尔巴鄂
1940 阿维亚雄
1941 阿维亚雄
1942 瓦伦西亚
1943 毕尔巴鄂
1944 瓦伦西亚
1945 巴塞罗那
1946 塞维利亚
1947 瓦伦西亚
1948 巴塞罗那
1949 巴塞罗那
1950 马德里竞技
1951 马德里竞技
1952 巴塞罗那
1953 巴塞罗那
1954 皇家马德里
1955 皇家马德里
1956 毕尔巴鄂
1957 皇家马德里
1958 皇家马德里
1959 巴塞罗那
1960 巴塞罗那
1961 皇家马德里
1962 皇家马德里
1963 皇家马德里
1964 皇家马德里
1965 皇家马德里
1966 马德里竞技
1967 皇家马德里
1968 皇家马德里
1969 皇家马德里
1970 马德里竞技
1971 瓦伦西亚
1972 皇家马德里
1973 马德里竞技
1974 皇家马德里
1975 皇家马德里
1976 皇家马德里
1977 马德里竞技
1978 皇家马德里
1979 皇家马德里
1980 皇家马德里
1981 皇家社会
1982 皇家社会
1983 毕尔巴鄂
1984 毕尔巴鄂
1985 巴塞罗那
1986 皇家马德里
1987 皇家马德里
1988 皇家马德里
1989 皇家马德里
1990 皇家马德里
1991 巴塞罗那
1992 巴塞罗那
1993 巴塞罗那
1994 巴塞罗那
1995 皇家马德里
1996 马德里竞技
1997 皇家马德里
1998 巴塞罗那
1999 巴塞罗那
2000 拉科鲁尼亚
2001 皇家马德里
2002 瓦伦西亚
2003 皇家马德里
2004 瓦伦西亚
2005 巴塞罗那
历届西甲联赛最佳射手
赛季 场次进球 球员 球队
2004-05 38 25 弗兰 维拉利尔
2003-04 38 24 罗纳尔多 皇家马德里
2002-03 38 29 马凯 拉科鲁尼亚
2001-02 38 21 特里斯坦 拉科鲁尼亚
2000-01 38 24 劳尔 皇家马德里
1999-00 38 27 萨尔瓦 桑坦德
1998-99 38 25 劳尔 皇家马德里
1997-98 38 24 维埃里 马德里竞技
1996-97 42 34 罗纳尔多 巴塞罗那
1995-96 42 31 皮济 特纳里费
1994-95 38 28 萨莫拉诺 皇家马德里
1993-94 38 30 罗马里奥 巴塞罗那
1992-93 38 29 贝贝托 拉科鲁尼亚
1991-92 38 27 马诺罗 巴塞罗那
1990-91 38 19 布特拉格诺 皇家马德里
1989-90 38 38 乌戈-桑切斯 皇家马德里
1988-89 38 35 巴尔塔扎 马德里竞技
1987-88 38 29 乌戈-桑切斯 皇家马德里
1986-87 44 34 乌戈-桑切斯 皇家马德里
1985-86 34 22 乌戈-桑切斯 皇家马德里
1984-85 34 19 乌戈-桑切斯 皇家马德里
1983-84 34 17 华尼托 皇家马德里
34 17 达席尔瓦 瓦拉多利德
1982-83 34 20 林孔 皇家贝蒂斯
1981-82 34 26 恩里克-卡斯特罗 皇家体育
1980-81 34 20 恩里克-卡斯特罗 皇家体育
1979-80 34 24 恩里克-卡斯特罗 皇家体育
1978-79 34 26 科兰克尔 巴塞罗那
1977-78 34 28 肯佩斯 瓦伦西亚
1976-77 34 24 肯佩斯 瓦伦西亚
1975-76 34 18 恩里克-卡斯特罗 皇家体育
1974-75 34 19 卡洛斯 毕尔巴鄂竞技
1973-74 34 20 恩里克-卡斯特罗 皇家体育
1972-73 34 19 马里安 奥维耶多
1971-72 34 20 波尔塔 Granada
1970-71 30 17 雷克萨奇 巴塞罗那
30 17 格拉特 马德里竞技
1969-70 30 16 路易斯 马德里竞技
30 16 阿曼乔 皇家马德里
30 16 格拉特 马德里竞技
1968-69 30 14 格拉特 马德里竞技
30 14 阿曼乔 皇家马德里
1967-68 30 14 乌里亚特 毕尔巴鄂竞技
1966-67 30 22 沃尔多 瓦伦西亚
1965-66 30 19 瓦瓦 Elche
1964-65 30 25 雷 巴塞罗那
1963-64 30 20 普斯卡什 皇家马德里
1962-63 30 26 普斯卡什 皇家马德里
1961-62 30 25 塞米纳里奥 萨拉戈萨
1960-61 30 27 普斯卡什 皇家马德里
1959-60 30 26 普斯卡什 皇家马德里
1958-59 30 23 迪-斯蒂法诺 皇家马德里
1957-58 30 19 里卡多 瓦伦西亚
30 19 巴德内斯 瓦拉多利德
30 19 迪-斯蒂法诺 皇家马德里
1956-57 30 24 迪-斯蒂法诺 皇家马德里
1955-56 30 28 迪-斯蒂法诺 皇家马德里
1954-55 30 27 阿尔扎 塞维利亚
1953-54 30 24 迪-斯蒂法诺 皇家马德里
1952-53 30 27 扎拉 毕尔巴鄂竞技
1951-52 30 38 帕西诺 皇家马德里
1950-51 30 25 扎拉 毕尔巴鄂竞技
1949-50 26 28 扎拉 毕尔巴鄂竞技
1948-49 26 23 塞萨尔 巴塞罗那
1947-48 26 34 帕西诺 塞尔塔
1946-47 26 24 扎拉 毕尔巴鄂竞技
1944-45 26 19 扎拉 毕尔巴鄂竞技
1944-45 26 19 扎拉 毕尔巴鄂竞技
1943-44 26 27 蒙多 瓦伦西亚
1942-43 26 30 普鲁顿 马德里竞技
1941-42 26 27 蒙多 瓦伦西亚
1940-41 22 30 普鲁顿 马德里竞技
1939-40 22 20 乌纳穆诺 毕尔巴鄂竞技
1936-1939年联赛未举行
1935-36 22 27 兰加拉 奥维耶多
1934-35 22 26 兰加拉 奥维耶多
1933-34 18 27 兰加拉 奥维耶多
1932-33 18 16 奥利瓦雷斯 皇家马德里
1931-32 18 12 格罗斯蒂萨 毕尔巴鄂竞技
1930-31 18 27 巴塔 毕尔巴鄂竞技
1929-30 18 19 格罗斯蒂萨 毕尔巴鄂竞技
1928-29 18 14 比恩佐巴斯 皇家社会
四:德甲 --创立于1963年
拜仁慕尼黑(Bayern munich)奥林匹克体育场
多特蒙德(Dortmund)威斯特法伦体育场
勒沃库森(Bayer 04 leverkusen)海湾体育场Bay Arena
柏林赫塔(Hertha bsc)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
凯泽斯劳滕(FC kaiserslautern)弗里茨?瓦尔特体育场
弗赖堡(Freiburg)德雷萨斯特球场
波鸿(Vfl bochum)鲁尔体育场
罗斯托克(Hansa rostock)东湖体育场
汉堡(Hamburger SV)AOL体育场
汉诺威96(Hannover 96)下萨克森体育场
沃尔夫斯堡(VfL Wolfsburg)VfL体育场
沙尔克04(Schalke 04)前进沙尔克体育场
不莱梅(Werder bremen)魏泽尔体育场
斯图加特(VfB Stuttgart)戴姆勒体育场
门兴格拉德巴赫(Gladbach)伯克尔山体育场
慕尼黑1860(1860_munchen)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法兰克福(Frankfurt)森林体育场
科隆(Koln)雷因内格球场
比勒菲尔德(Arminia Bielefeld)旭格球场
纽伦堡 (1. FC Nürnberg)法兰克人球场
美因茨05(1. FSV Mainz 05)布鲁赫维格体育场
历届德甲联赛的冠军及具体战绩:
赛季 冠军 场次 胜 平 负 得失球 积分 最佳射手 进球数
00-01 拜仁慕尼黑 34 19 6 9 61:36 62 巴巴雷茨和桑德 22球
99-00 拜仁慕尼黑 34 22 7 5 73:28 73 马克斯(慕尼黑1860) 19球
98-99 拜仁慕尼黑 34 24 6 4 76:28 78 普雷茨(柏林赫塔) 23球
97-98 凯泽斯劳滕 34 19 11 4 63:39 68 基尔斯滕(勒沃库森) 22球
96-97 拜仁慕尼黑 34 20 11 3 68:34 71 基尔斯滕(勒沃库森) 22球
95-96 多特蒙德 34 19 11 4 76:38 68 博比奇(斯图加特) 17球
94-95 多特蒙德 34 20 9 5 67:33 49 巴斯勒和赫利希 20球
93-94 拜仁慕尼黑 34 17 10 7 68:37 44 昆茨和叶博阿 18球
92-93 不莱梅 34 19 10 5 63:30 48 叶博阿和基尔斯滕 20球
91-92 斯图加特 38 21 10 7 62:32 52 瓦尔特(斯图加特) 22球
90-91 凯泽斯劳滕 34 19 10 5 72:45 48 沃恩法斯(拜仁慕尼黑) 21球
89-90 拜仁慕尼黑 34 19 11 4 64:28 49 安德森(法兰克福) 18球
88-89 拜仁慕尼黑 34 19 12 3 67:26 50 埃洛斯和沃恩法斯 17球
87-88 不莱梅 34 22 8 4 61:22 52 克林斯曼(斯图加特) 19球
86-87 拜仁慕尼黑 34 20 13 1 67:31 53 拉恩(门兴格拉德巴赫) 24球
85-86 拜仁慕尼黑 34 21 7 6 82:31 49 昆茨(波鸿) 22球
84-85 拜仁慕尼黑 34 21 8 5 79:38 50 埃洛斯(科隆) 26球
83-84 斯图加特 34 19 10 5 79:33 48 鲁梅尼格(拜仁慕尼黑) 26球
82-83 汉堡 34 20 12 2 79:33 52 沃勒尔(不莱梅) 23球
81-82 汉堡 34 18 12 4 95:45 48 胡鲁贝斯夫(汉堡) 27球
80-81 拜仁慕尼黑 34 22 9 3 89:41 53 鲁梅尼格(拜仁慕尼黑) 29球
79-80 拜仁慕尼黑 34 22 6 6 84:33 50 鲁梅尼格(拜仁慕尼黑) 26球
78-79 汉堡 34 21 7 6 78:32 49 埃洛斯(杜塞尔多夫) 22球
77-78 科隆 34 22 4 8 86:41 48 迭-穆勒和格-穆勒 24球
76-77 门兴格拉德巴赫 34 17 10 7 58:34 44 迭-穆勒(科隆) 34球
75-76 门兴格拉德巴赫 34 16 13 5 66:37 45 费舍尔(沙尔克04) 29球
74-75 门兴格拉德巴赫 34 21 8 5 86:40 50 海因克斯(格拉德巴赫) 27球
73-74 拜仁慕尼黑 34 20 9 5 95:53 49 格-穆勒和海因克斯 30球
72-73 拜仁慕尼黑 34 25 4 5 93:29 54 格-穆勒(拜仁慕尼黑) 36球
71-72 拜仁慕尼黑 34 24 7 3 101:38 55 格-穆勒(拜仁慕尼黑) 40球
70-71 门兴格拉德巴赫 34 20 10 4 77:35 50 科布拉恩(奥伯豪森) 24球
69-70 门兴格拉德巴赫 34 23 5 6 71:29 51 格-穆勒(拜仁慕尼黑) 38球
68-69 拜仁慕尼黑 34 18 10 6 61:31 46 格-穆勒(拜仁慕尼黑) 30球
67-68 纽伦堡 34 19 9 6 71:37 47 洛恩(科隆) 27球
66-67 布劳恩斯威格 34 17 9 8 49:27 43 埃梅利希和格-穆勒 28球
65-66 慕尼黑1860 34 20 10 4 80:40 50 埃梅利希(多特蒙德) 31球
64-65 不莱梅 30 15 11 4 54:29 41 布鲁恩迈尔(1860) 24球
63-64 科隆 30 17 11 2 78:40 45 希勒(汉堡) 30球
梵蒂冈教皇国的来历?
梵蒂冈教皇国来历:
751年,拜占庭在意大利的领土最终全部沦丧于伦巴底人之手。罗马地区彻底切断了和拜占庭帝国的联系。
教皇司提反二世通过向法兰克人领袖“矮子”丕平大献殷勤,从而解除了伦巴底人的威胁。司提反采取了一系列向丕平示好的行动。
包括批准后者废黜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而自立为王。司提反还封丕平为罗马贵族。作为回报,丕平率军在754年进入意大利。
在此后的两年中,他平定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许多地方。丕平两次率军进入意大利迫使伦巴德国王爱斯图夫投降,把夺自拜占庭的原拉文那总督区的地方交给教皇及其继任者进行统治。于是出现了教皇国。
扩展资料:
梵蒂冈城,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为天主教会最高权力机构圣座的所在地,也是教宗驻地所在。
作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其前身为教宗国。
自1929年起以《拉特兰条约》确定为主权国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统治,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由于圣座的行政机构罗马教廷大部分机关均座落于梵蒂冈城内,故人们在使用梵蒂冈一词时,可能指梵蒂冈城国、梵蒂冈地区、圣座、或教宗的居所,端看其使用的场合而定。
虽然梵蒂冈并未制定任何有关官方语言的法律,但以意大利语最为常用。在2002年以前,梵蒂冈常以意大利里拉及梵蒂冈里拉作为其境内的通用货币。
意大利加入欧元区后,梵蒂冈与欧盟签订特别协议,发行小量铸造的属于梵蒂冈的硬币,作流通和收藏之用。
虽然梵蒂冈在地理上是一个小国,但因天主教在全球信仰人口众多,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拥有重要的影响力。
百度百科—教皇国
- 上一篇:央视没有欧冠-央视还有欧冠版权吗
- 下一篇:总决赛三分球排行-总决赛三分球排行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