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美洲狮又叫什么,美洲狮队 墨西哥
1.美洲狮和美洲豹分布区域有重合吗?在领地和食物竞争中谁占上风?
2.美国的动物有哪些?
3.关于墨西哥俱乐部的别名
4.著名的濒危动物
5.美洲狮简介及详细资料
6.为什么说猫亚科中,美洲狮能打也懂算账?
新热带界包括墨西哥南部以南的美洲,大体相当于拉丁美洲,是物种最丰富的一个动物区系,无论是物种总数还是特有类群的数量都是其它动物地理区所无法比拟的。新热带界物种丰富是目前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物种发展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新热带界是所有动物地理区中环境最优越的,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还有面积较大的热带草原和高耸横亘的山脉,环境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新热带界的动物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先后有三批动物到达这里,共同构成了这里丰富的物种。新热带界的主体南美洲原本属于冈瓦那大陆,后来很长时间与世隔绝独立发展的过程,新热带界的第一批物种就是一些具有冈瓦那大陆特色的物种和一些南美洲特有的类型。新热带界的第二批物种的来源至今尚不明确,可能是来源于早期的非洲,但是此时南美洲已经和其它大陆分离,这些动物如何到达令人疑惑。新热带界的第三批物种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相连后从北美洲到达的,北美洲大部分地区气候恶化之后南美洲则成为这些动物的主要家园,而原属于北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和中美地峡则基本上完全接受了南美洲的物种,现在物种与南美洲非常接近而不同于北美洲其它部分,因此也现在也属于新热带界。加勒比海诸岛虽然一般也划入新热带界,但是代表更加与世隔绝的岛屿动物区系,物种比较贫乏,而有些特有类型。南美洲南部和新热带界其它部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别较大,物种也比较贫乏,和新热带界其它地区有一定区别。 新热带界的哺乳动物可以明显的看出是有三个不同的来源,第一批哺乳动物中现在包括有袋目和贫齿目,还包括现在已经灭绝的南方有蹄类,它们是南美洲最古老的哺乳动物。有袋目是具有冈瓦那特色的生物类群,在早期虽然分布比较广泛,但后来只在曾经同属于冈瓦那大陆的南美洲和澳洲保存了下来,美洲的有袋类比澳洲的更加古老,可能澳洲的有袋类是从美洲经过南极到达的。有袋目在南美洲与世隔绝的时期曾经非常繁盛,演化成了南美洲的主要食肉哺乳动物,并曾经出现过体型巨大的袋剑齿虎,起到与其它大陆的真正的剑齿虎相当的生态地位,这些大型的肉食有袋类已经灭绝,现在美洲的有袋类都是类似负鼠的小型动物,比较接近于有袋类的早期类型,目前种类虽少,但数量尚多。贫齿目和南方有蹄类基本上属于南美洲的固有类型,只在遥远的第三纪初期有些分布于其它地区。贫齿目是最原始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之一,在进化的早期就和其它哺乳动物分道扬镳,这类原始的动物至今仍在美洲顽强的生活着,分为犰狳、树懒和食蚁兽三类,而在史前则还曾经有过雕齿兽和大懒兽那样的巨型种类,在恐龙被发现之前,这些大型贫齿类曾经是博物馆的宠儿。南方有蹄类是一些独特的原始有蹄类,分属不同的目,这些动物曾经发展出非常多样的类型,有些类似马,有些类似骆驼,甚至还有些类似原始的象,但是和其它大陆的有蹄类没有什么亲缘关系,南方有蹄类目前已经完全灭绝。在陆桥形成以后,有袋目和贫齿目则均有部分种类到达了新北界。第二批哺乳动物主要包括阔鼻猴和豪猪亚目的啮齿类,也许也包括蝙蝠,它们的祖先类型曾发现于埃及,是否由非洲到达南美洲以及如何到达南美的至今还是个谜。阔鼻猴又称新大陆猴,以鼻孔间的距离较宽为特征,是新大陆仅有的灵长类。新大陆猴通常比旧大陆猴体型要小,也更加原始,而所有尾巴具有缠绕性的猴子都属此类。豪猪亚目的啮齿类种类不多,但是比较多样化,有些体型较大,其中现存最大的啮齿类水豚(左上)就属于此类,而史前的种类则更有体大如牛的类型,这些大型啮齿类起到了其它大陆的有蹄类的生态作用。新大陆的蝙蝠只有小蝙蝠亚目的成员,但极具多样性,不仅占据着旧大陆的小蝙蝠亚目的这种生态地位,还占据着旧大陆的大蝙蝠亚目的生态地位,还有一些独特的类型比如吸血蝠(右上)。新热带界的蝙蝠有几个特有的科,而缺少一些其它地区常见的科。第三批哺乳动物包括主要包括食肉目和和现存的各种有蹄类,可能还包括一些啮齿类,它们是在陆桥形成后来自于北美洲,其中不少在南美洲达到繁盛而在北美洲反而衰落或消失。食肉目到达南美洲之后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完全排挤了过去的各类食肉动物,成为新的霸主。美洲虎(美洲豹,左下)是现代南美洲最强大食肉动物,而美洲狮则适应力更强,是分布最广的大型食肉动物之一。陆桥形成后,真正的剑齿虎也到达了南美洲,并演化出了比其它大陆的剑齿虎体型更大的成员,使南美洲出现了远比过去的袋剑齿虎更加恐怖的捕食者。到达南美洲的是肉动物中除了和其它大陆共有的猫科、犬科、熊科和鼬科外,还有基本上算是美洲特有的浣熊科,浣熊科除了小熊猫分布于亚洲外,别的成员均限于美洲,大多数分布于新热带界,其中蜜熊是仅有的两种尾巴能缠绕的食肉目成员之一。奇蹄目和偶蹄目这两类北方大陆的有蹄类虽然可能挤掉了土生的南方有蹄类,但是并没有形成北方大陆那样兴旺的类群,现在也没有其它大陆那样的大型有蹄类。新热带界的现存的有蹄类只有以下几个类群,奇蹄目貘科的3种貘,偶蹄目的西湍科、骆驼科以及鹿科的空齿鹿亚科,其中西湍科是美洲的特有类型,与旧大陆的猪科类似;骆驼科为几种羊驼,为南美洲的特产;空齿鹿类多是些小型种类,其中包括体型最小的鹿类。而现存有蹄类中最繁盛的牛科却不出现于新热带界。在豪猪亚目之外还有几类啮齿目成员到达了南美洲,其中包括衣囊鼠类,松鼠类和棉鼠类(黄昏鼠类,西方鼠类),其中棉鼠类和旧大陆的鼠类平行进化,迅速演化出了多样的类型,弥补了旧大陆鼠类的各种生态地位,并且拥有一些占据北方大陆的食虫目的生态地位的成员。而在北方大陆常见的食虫目在新热带界则只到达了南美洲的北部,并且不很繁盛,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分布于大安德烈斯群岛的沟齿鼩,这是加勒比海地区的特有物种,也是那里土生的体型最大的捕食性哺乳动物,现在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新热带界目前的哺乳动物有如下特点,一是缺少体型巨大的种类,史前虽然存在一些巨兽,但目前最大的种类只是中美貘,体型远比除了澳洲界以外其它各界的最大物种小很多。一是树栖的种类占绝大多数,其中尾巴能缠绕的种类远比其它大陆多得多,负鼠、一些猴子、蜜熊(右下)、某些豪猪等啮齿类均有可以缠绕的尾巴,相比之下,虽然史前时期有不少生活在开阔地带的哺乳动物,但目前种类不多。 新热带界拥有世界上种类最多的鸟类,而特有科的数目也首屈一指,并且另有不少科是新热带界和新北界共有,而不出现与其它地区。新热带界不仅本身繁殖鸟的种类居各界的首位,而新北界的各种候鸟也在新热带界越冬。新热带界鸟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亚鸣禽种类非常繁多,达到近千种,而旧大陆亚鸣禽总和也不过几十种,这些亚鸣禽中有一些霸鹟科成员到达了新北界,而其它各科以及霸鹟科的多数成员都是新热带界所特有。新热带界的鸣禽只有来自北美的少数类群,但是种类却非常丰富,特别是以唐纳雀类为主的各种鹀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适应多种生活方式。其它的鸣禽主要有绿鹃、鹪鹩、拟黄鹂、森莺等,其中有些是新热带界所特有,也有一些是和新北界共有。与面积广阔的热带雨林相适应,新热带界的攀禽也非常繁盛,而且包括很多特有类型和新热带界的象征性物种。新热带界的攀禽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种类繁多的蜂鸟,可以说是新热带界鸟类的象征,而部分种类也分布于新北界,在新大陆之外的地方则不出现。鵎鵼科、鹟鴷科、蓬头鴷科(喷鴷科)、翠鴗科、短尾鴗科、林鸱科、油鸱科和麝雉科等都是新热带界所特有的攀禽,其中短尾鴗科是加勒比海地区的特产。鵎鵼科即各种巨嘴鸟,以拥有比例最大的鸟嘴而著称,是新热带界的特征物种之一。麝雉以其幼鸟翅上有爪而著称,让人联想起始祖鸟。麝雉的分类地位有较大争议,有人认为可能和雉鸡类有关系,但现在更多人认为和鹃类关系更加密切。还有一些攀禽类虽然不是新热带界所特有,但是在新热带界的种类最为丰富。这类鸟类以鹦鹉和咬鹃为代表,新热带界拥有世界鹦鹉种类的一半,其中最著名的是体型巨大的各种金刚鹦鹉,其中紫蓝金刚鹦鹉(左上)是体形最大的鹦鹉。咬鹃类是一小类美丽的热带鸟类,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也有分布,但是美洲的种类远比其它地方更多,而且包括其中最美丽最著名的种类,其中凤尾绿咬鹃(右图)在中美洲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当作神鸟。走禽类是冈瓦那大陆的特色鸟类,也是现存鸟类最原始的类群,在从冈瓦那大陆分离出来的南美洲、澳洲和非洲均有分布,在美洲的代表是美洲鸵和[共鸟]。美洲鸵体型比非洲的鸵鸟,澳洲的鸸鹋都要小,但外形和习性均比较接近。[共鸟]是走禽中体型最小,种类最多的一类,与其它走禽不同,有一定的飞行能力,是平胸鸟类和突胸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史前的南美洲还有另一类大型的不会飞的鸟类,即窃鹤类或称恐怖鸟类,虽然和走禽一样是大型不会飞的鸟类,但和走禽没有什么亲缘关系关系反而可能和鹤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这是一些大型的食肉鸟类,曾经是南美洲的顶级肉食动物,习性类似的鸟类在新生代开始的时候曾经也出现与北方大陆,但是只有在南美洲这类鸟类才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食肉目到来以后才灭绝。新热带界的鹤形目鸟类比较繁盛,其中拥有叫鹤科、秧鹤科、喇叭鸟科和日鳽科等特有或者基本特有的科,但是却没有鹤科本身。新热带界另外一类特有的涉禽是籽鹬科,这是一类食性特殊的鸟类,以喜食草籽儿得名,与其它的鹬类嘴型和习性都有一定差别。叫鸭科是南美洲特有的游禽,其外形和雁形目的另外一科鸭科有较大差别,体型更象是鸡而非鸭。凤冠雉科是新热带界特有的雉鸡类,另一类雉鸡是和新北界共有的并可能起源于北美的齿鹑类,齿鹑类和旧大陆很繁盛的鹑类比较接近,但是可能亲缘关系并不是很近,其它的雉鸡类则均不出现于新热带界。新热带界的猛禽种类较多,其中美洲鹫类除了少数见于新北界外,可以说是新热带界所特有。美洲鹫中最有名的当属康多兀鹫(左中),这是体形最大的猛禽,也是最大的飞禽之一。美洲鹫和其它的猛禽亲缘关系比较远,现在有人认为它们应和鹳同属一类。隼科的卡拉鹰类也基本上是新热带界特有的猛禽,和美洲鹫一样为食腐动物。新热带界的捕食性猛禽中则以角雕(左下)最为有名,被称为是最强有力的猛禽。 爬行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是鬣鳞蜥,与旧大陆的鬣蜥外表相似,但分布基本局限于美洲,只有少数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和太平洋的一些岛屿。鬣鳞蜥中最著名的当属分布于加拉帕哥斯群岛的海鬣蜥,这是现存仅有的半海生蜥蜴。新大陆没有巨蜥,但是有些美洲蜥蜴如双领蜥(左图)起到类似巨蜥的生态地位,只是尚不及大型的巨蜥体型巨大。蜥蜴类的最大一科石龙子科在美洲则种类不多。蜥热带界是蚓蜥类的两个分布中心之一,另一个分布中心在非洲,这可能显示了蚓蜥类是冈瓦那起源的动物类型。蛇类中最著名的当属绿水蟒(森蚺),这是世界上最重的蛇,甚至可以捕食宽吻鳄。新热带界的蟒科均属于蚺亚科,除了绿水蟒之外,另有一种黄水蟒,虽属大型蛇类,但比绿水蟒小很多,而南美洲更著名的大型蛇类是红尾蚺,其分布广泛,色型多样,常被当作宠物。除了这三种之外,其它的蚺蛇均体型较小。新热带界还有其它几类原始蛇类,如筒蛇科和林蚺科。新热带界的盲蛇类种类也不少。毒蛇中以包括响尾蛇在内的各种蝮蛇为代表,其中巨蝮是最重的毒蛇之一,其它的毒蛇有以珊瑚蛇为代表的眼镜蛇科成员,但是与蝮蛇接近的蝰蛇不出现于新大陆。新热带界的不少蛇和蜥蜴类型也可见于新北界,比如一些响尾蛇和珊瑚蛇。新热带界的鳄科中没有长吻鳄亚科的成员,但是以几种宽吻鳄(眼镜鳄,凯门鳄)为代表的短吻鳄亚科的种类远比其它地区要丰富很多,除了北美的密西西比鳄和中国的扬子鳄之外,这类的全部种类均限于新热带界,其中体型最大的黑凯门鳄(右图)属于拉丁美洲最凶猛的大型肉食动物之列。鳄亚科的种类也不少,不过分布更集中在新热带界北部,不及短吻鳄亚科繁盛。龟鳖目的种类也很多,其中具有冈瓦那特色的侧颈龟亚目的两个科均有分布,而本亚目的另外两个分布区大洋洲和非洲则均只有其中的一科。曲颈龟亚目的种类也很多,其中新热带界北部是龟鳖类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有些类型和新北界所共有,但是新热带界南部则并不繁盛。总体来说,新热带界是爬行动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很多类型和新北界有较大的共性,而与新北界相邻的新热带界北部的爬行动物的多样性要强于新热带界南部。 新热带界的两栖动物尤其丰富,其三大类群都有代表。新热带界是无足类(蚓螈类)的主要分布区,与蚓蜥类相似,蚓螈的另一个主要分布区也在非洲,此外在东洋界也有一定的分布。蚓螈类主要在地下穴居,但是新热带界的盲游蚓(右图)却为水栖,这也是仅有的水生无足类。新热带界有尾类的种类不多,只是来自于新北界的少数种类,相比之下,新北界则是其分布中心。新热带界的无尾类特别丰富,其中雨蛙科和细趾蟾科是世界上两栖动物中最大的两科,雨蛙科并非新热带界所特有而分布在世界很多地区,但是其中绝大多数种类都仅限于新热带界。细趾蟾科的种类比雨蛙科更多,除了少数见于新北界外,均为新热带界所特有。新热带界更加著名的是箭毒蛙科的成员,箭毒蛙科是一个小科,其中包括一些毒性最大的动物,身上还有美丽的颜色作为警戒色。新热带界还有其它几个特有的小科,包括附蛙科、疣蛙科、短头蟾科、达尔文蛙科、多指节蟾科,其特有科的数目比任何其它地区都多,这些科中最有特色的是达尔文蛙科和多指节蟾科,达尔文蛙以将卵放在雄蛙的声囊中孵化而著称,而多指节蟾因为蝌蚪要比成蛙大很多,得到了“不合理蛙”的俗称。负子蟾科是一个包括新热带界的负子蟾和旧热带界的爪蟾的小科,其中负子蟾也是新热带界代表性的两栖类,以将卵附着在背上孵化而著名。 南美北部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河网,这里也是淡水鱼最丰富的地区,很多著名的热带鱼都处于此处。最著名的鱼类当属有“食人鱼”之称的锯鲑鲤,也称水虎鱼或音译为比拉鱼(左上),但实际上锯鲑鲤并没有传说中那样恐怖。另一种著名的鱼是电鳗(右上),其中有些种类是发电电压最高的鱼类。其它著名的有特色的鱼类还有形似树叶的叶形鱼、体型巨大的巨骨舌鱼(右下)、能越出水面的银龙鱼和各种美丽的天使鱼。这一地区的鱼类和旧热带界有一定的联系,比如鲑鲤科就是新热带界和旧热带界所共有,在旧热带界也有些和锯鲑鲤类似的凶猛种类,南美洲的肺鱼也与非洲的肺鱼非常相似。南美洲南部的淡水鱼类则非常贫乏,除了少数来自北部的类型外,主要是一些适应了淡水生活的海洋鱼类。 新热带界面积广大的热带雨林更是各种无脊椎动物的天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各种蝴蝶,新热带界拥有世界上半数以上种类的蝴蝶,其中最著名的是各种闪蝶(左下),这是一类巨大而美丽的蝴蝶,可以说是森林中飞舞的宝石。其它著名的无脊椎动物还有食鸟蛛、行军蚁等很多种类,在广袤的亚马孙雨林中到底有多少珍奇的无脊椎动物,可能是个永远无法解决的谜。也许很多物种在人类发现它们之前就已经消失了。
美洲狮和美洲豹分布区域有重合吗?在领地和食物竞争中谁占上风?
在墨西哥西北部,对于阿兹特克人来说,昂扎是一种独立的大型猫科动物,与同时存在于当地的美洲狮及美洲豹是三种截然不同的动物。由于它长得有些像生活于南亚及非洲的猎豹,所以它们就被称之为“昂扎”。
除了在墨西哥西北部,其他地区对昂扎却几乎闻所未闻。由于很少被报刊杂志提起,加上这里地形崎岖不平,一些地方甚至无法骑马。因此,从来没有任何科学家试图进入该地区以解开昂扎之谜。
昂扎奇遇无人问津
20世纪30年代,戴尔·李与克莱尔·李兄弟,第一次听说昂扎这种动物后,他们带领印第安纳州银行家约瑟夫·舍克在拉斯拉山区捕猎美洲豹时,意外地杀死了一头昂扎,经测量和拍照后,舍克拿走了皮毛和头骨,但这些东西现已下落不明。
确信自己发现了某种十分重要动物的李氏兄弟向美国动物学家介绍了昂扎。但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新闻业者,对他们的故事都报以大声嘲笑,这使他们非常吃惊。他们感到自己的诚信受到了污辱,心中十分难过,从此再也不愿提起这段经历了。
直至20世纪50年代,亚利桑纳州的一个名叫罗伯特·马歇尔的男人成为戴尔·李的好友,并详细记录下他的故事。马歇尔为此还专门前往墨西哥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1961年,他把自己的这一次旅行写成一部书《昂扎》。结果除了一份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内容简单的反应文章外,这部著作并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美国的动物有哪些?
美洲狮,世界第四、美洲第二大猫科动物,体重23-80千克。美洲豹,世界第三、美洲第一大猫科动物,体重36-130千克。它们同属猫科,也同居住在美洲,但前者属于猫亚科,后者属于豹亚科。美洲豹虽然叫豹,也长着豹斑,但却不是豹,只是属于豹属,与狮子和老虎一样,还有个名字叫美洲虎。
美洲豹,又名美洲虎
美洲狮的分布纵贯整个美洲大陆,北起加拿大南部,南至智利最南端。美洲豹则相对局限得多,当前分布北限是美国西南的德克萨斯和亚利桑那,南限是阿根廷北部。可见,美洲狮和美洲豹在中南美的热带森林里同域栖息,而在加拿大南部、美国大部、南椎体地区大部、墨西哥中部干旱地带以及南美的安第斯山西麓,只有美洲狮没有美洲豹。
美洲狮和美洲豹的分布
领地竞争研究发现,在美洲豹和美洲狮分布重叠的地区,它们存在生境上的分离。美洲豹喜欢浓密的热带雨林地区,而美洲狮则偏爱相对开阔一些的生境,包括灌木丛、草地和稀疏的林地等。美洲豹的地盘里通常湿生植物繁盛,而美洲狮则在旱生植物为主的地区数量更丰富。美洲豹喜欢居住在河边,而美洲狮通常更喜欢离大河河岸有一定距离的地区。
对于二者在生境选择上的差异,动物学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美洲豹和美洲狮偏好的生境本就有所不同;另一种是美洲狮在刻意回避更大、更凶猛的美洲豹。
美洲狮,最大的猫亚科动物
动物学家用红外相机和无线电遥测技术进行的调查表明,在美洲狮和美洲豹都经常出没的生境,美洲狮会避免进入美洲豹常用的场所,尽管这里的食物很丰富;相反,它们更常出现在美洲豹不喜欢去的区域。
看来,美洲狮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回避美洲豹,它俩的领地竞争还是美洲豹更胜一筹。不过,美洲狮可以生活在美洲豹所不适应的干旱、开阔地带,这是它们的优势。
美洲豹在树上小憩
猎物竞争我们注意到,在与美洲豹重叠的热带雨林地区,美洲狮体型较小,通常只有约30千克;而在远离美洲豹的加拿大和智利,成年雄美洲狮平均体重达70千克。这是一个规律,在较大掠食者的分布范围之外,较小掠食者的体型通常会变大。例如,在狮虎过去就很稀少、现已完全绝迹的西亚地区,豹的体型就是最大的。
因此,有专家推测,在热带雨林地区,美洲狮是为避免与美洲豹的竞争选择较小的猎物,从而导致其体型缩水。
美洲狮擅长捕鹿
然而,这个理论与下面两个事实不符。第一,美洲狮的猎物体型大于美洲豹。即使在与美洲豹重合分布的拉丁美洲,美洲狮的猎物平均体重也有8千克左右,略大于美洲豹的6千克。而在智利,美洲狮的猎物平均体重有33千克,在北美更是有45千克左右。
第二,在巴西南端的亚热带森林里,尽管有美洲豹存在,成年雄美洲狮的平均体重也有53千克,与美国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俄勒冈等地差不多大,而后几个地区是没有美洲豹的。
也就是说,只要不在热带雨林中,即使有美洲豹,也不妨碍美洲狮长得很大。那么真相就呼之欲出了,限制美洲狮体型增大的不是美洲豹,而是热带雨林。
美洲豹抓了一条凯门鳄
美洲狮身形矫健,非常适于捕杀有蹄动物,尤其是鹿类,而在热带雨林中鹿类非常稀少。热带雨林中最多的是西猯(一种小型猪类)、犰狳、凯门鳄和龟类,这些动物体型不大,行动迟缓,但却很壮实。美洲狮常用的绝技——锁喉,对付它们派不上用场。它们对美洲狮来说就是打不开的肉罐头。
而美洲豹强壮的身体和强大的颌骨就是打开这些肉罐头的工具,它们粗大的犬齿能轻易咬穿西猯的头盖骨和犰狳、凯门鳄、乌龟的外壳。研究证明,美洲豹对西猯、犰狳等猎物是正选择,而美洲狮则是负选择。
美洲豹捕杀了一头西猯
因此,就猎物来说,美洲豹和美洲狮可以说是“萝卜,各有所爱”,它们虽然住在同一片森林里,但却喜好不同的猎物,因此谈不上谁更占优势。
谁占上风?由于美洲豹能高效利用新热带界的各种食物,它们成为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当两者相遇,身强体壮的美洲豹会占尽便宜。在巴西,有只美洲狮被美洲豹咬死,致命伤在脖子上,当人们发现时尸体后半部已经被美洲豹吃掉了。在伯利兹,有只美洲狮被美洲豹咬穿颅骨。在野外,美洲狮一定很不愿意遭遇这个更强大的亲戚。
伯利兹,被美洲豹爆头的美洲狮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美洲狮都会怕美洲豹。在哥斯达黎加,有只雄美洲狮显然不介意在美洲豹附近活动,它趁美洲豹不在场吃了后者捕获的一条美洲鳄和三只丽海龟,我们知道美洲狮是不擅长抓这些东西的。这可能是由于中美地区的美洲豹体型不大,尤其是雌美洲豹体型还不及雄美洲狮。
美洲狮是适应性最强、最全能的大型猫科动物,它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生境和猎物,从而实现与美洲豹的共存。从种群层面上说,美洲豹对美洲狮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然而,人类活动可能会改变美洲狮和美洲豹的共存关系。作为泛化种,美洲狮有一种本领,能在一些猎物密度下降的时候改变食谱,改吃另一些猎物。而美洲豹是热带雨林中的特化种,它的身体结构就是专为对付西猯、犰狳和爬行类设计的,当这些猎物密度下降,美洲豹无法通过其他猎物得到补偿。
美洲狮捕野兔充饥
现在,人类活动已经导致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美洲豹喜爱的猎物数量锐减,美洲豹也因此受到威胁。而美洲狮则能应对这种局面,目前仍是无危物种。可见,在当前人类主导的景观下,美洲狮比美洲豹更容易生存下去。
关于墨西哥俱乐部的别名
1、美洲狮,是哺乳纲、猫科、美洲金猫属的动物。栖息于除热带雨林外的各种环境,善于攀爬和跳跃,全天均可活动。喜独居。肉食,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各种脊椎动物为食。主要分布于美洲。
2、美洲短吻鳄,西半球大型的鳄鱼品种,一般长约1.8米至2.7米,最大可以达4.5米长。两栖生活,分布于美国的大河与内地湖泊。
3、火鸡,亦称吐绶鸡。体长110-115厘米。翼展125-144厘米,体重2.5-10.8千克。嘴强大稍曲。头颈几乎裸出,仅有稀疏羽毛,并着生红色肉瘤,喉下垂有红色肉瓣。原产地是加拿大、墨西哥、美国。
4、叉角羚,体型中等,体长1-1.5米,尾长7.5-10厘米,肩高81-104厘米,成体重36-60千克,叉角羚奔跑速度快,最高时速达80千米。一次跳跃可达3.5-6米。分布于北美洲。
5、美洲野牛,是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的动物。又名美洲水牛或犎牛,是北美洲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美国第44任总统2016年5月9日在一份法案上签字,从而正式确立美洲野牛为美国国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美洲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美洲短吻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火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叉角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美洲野牛
著名的濒危动物
那个后面的是他的简体名称
比如上面你提的Guadalajara(Chivas)
Guadalajara为繁体名叫哥达拿查拉
而Chivas为简体名叫芝华士
你可以看看这个://new./team/1334.htm
美洲狮简介及详细资料
著名的濒危动物
著名的濒危动物,我们的生态系统由相互依赖的动物和植物组成,它们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命网络,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会影响到生命和生物的整个生物系统。下面是著名的濒危动物。
著名的濒危动物11、爪哇犀牛
爪哇犀牛已经濒临灭绝,是最稀有的大型哺乳动物。据说目前只在印度尼西亚的乌戎库隆(Ujung Kulon)国家公园有约40头存活。1960年代印度亚种因为过度捕杀和环境破坏而灭绝,2011年10月25日,世界自然组织正式宣布,生活在越南的爪哇犀印支亚种也已全部灭绝。
2、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是一种世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目前全球不到600只。分布于非洲维龙加山脉。那里为这种“温和的巨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使这种在别处已不多见的动物能在这里繁衍生息
山地大猩猩由于它粗鲁的面孔和巨大的身材看起来十分怕人。但实际上,它们是非常平和的草食性动物。山地大猩猩大部分时间都在非洲森林里闲逛、嚼枝叶或睡觉。武装冲突和过度自然开发是威胁大猩猩种群的主要因素。
3、苏门答腊猩猩
苏门答腊猩猩也被列为世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之一。根界自然基金会说他们是最濒危灭绝两个猩猩物种之一,目前野外只有约7500头。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岛,猩猩被认为是威胁人类农业和居住的动物。一项调查发现,婆罗洲居民一年内至少杀死750只濒临灭绝的苏门答腊猩猩。
4、棱皮龟
棱皮龟被列为世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称,在大西洋大约有34000只雌性棱皮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太平洋只有约2300只雌性棱皮龟。他们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在浅层水域的活动使它们收到捕捞者的威胁。从去年9月的一项研究称,尽管美国渔业海龟捕捞数下降到1990年的90%,但这仍不足以维持海龟种群。
5、伊洛瓦底江豚
伊洛瓦底江豚产于东南亚,为哺乳动物。体长一般为2米~2.8米,体重可达180千克,一般在20年~40年之间。雌性伊洛瓦底江豚2岁时就可以生育,产仔期在每年的7月~8月。伊洛瓦底江豚被列在在IUCN红色名单,而湄公河分组人口被列为极度濒危。世界自然基金会称,目前只有85只存活在东南亚国家。
6、太平洋鼠海豚
太平洋鼠海豚俗称“小型鼠海豚”,是一种生活在加利福尼亚湾的小海豚,体长1.85米,极少数可达两米以上,它是一种比较小的齿鲸。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目前仅存245只左右。他们受到的最直接威胁是“渔网的缠绕”。而世界自然基金正在帮助墨西哥减少捕捞。
7、蓝鳍金枪鱼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为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的其中一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中,栖息深度0-9850米,体长可达458厘米,为大洋性洄游性鱼类,成群活动,属肉食性,以鱼类、头足类、甲壳类为食,可做为食用鱼、游钓鱼及养殖鱼类。
8、野生老虎
老虎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单。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称,目前只有约3200只老虎在生活在野外。11月,国际刑警组织在13个亚洲国家发起了一项拯救野生老虎的运动。美联社报道,1900年亚洲还约有10万只老虎。
9、野生亚洲象
亚洲象目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中,这意味着它们面临较高的灭绝风险。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目前有41410到52345头野生亚洲象。
10、雪豹
雪豹是一种美丽而濒危的猫科动物,是促进山地生物多样性的旗舰,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显着象征,是促进跨国界的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建立的环境大使,是健康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指示器。
雪豹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估计,目前有4080到6590只野生雪豹。作为雪豹一个亚种的黑龙江豹原产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北方,目前野外只有不到50只。
著名的濒危动物21、北方白犀牛
目前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只白犀牛。
2、华南虎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华南虎被捕,其中1956年仅在全国范围内购买了1750只虎皮。1990年以后,从未发现过野生华南虎,相关组织多次发起寻找野生华南虎的行动,但都没有发现。许多专家认为,华南虎的自然种群已经灭绝。
3、黑冠长臂猿
黑冠长臂猿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由于人类的,黑冠长臂猿的种群被隔离成岛屿,其栖息地失去了75%。此外,繁殖率较低。目前,世界上黑冠长臂猿的数量约为500只,其中海南黑冠长臂猿只有13只,是中国特产。
4、红狼
1980年,红狼在野外灭绝。
5、北方毛鼻袋熊
北方的毛鼻袋熊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袋熊。它们是最罕见的`奇怪哺乳动物。作为一种新物种,它是十年前才被发现的,但现在北方只剩下100只毛鼻袋熊。由于野狗和其他捕食者在澳大利亚的引入,它几乎灭绝。北方只有三个种群,其中一个受到保护。
6、佛罗里达美洲狮
佛罗里达美洲狮是最凶猛的野兽之一。佛罗里达美洲狮是美洲狮的亚种之一,体长188-220厘米,体重32-72公斤。它生活在除热带雨林以外的各种环境中。然而,即使是这样的野兽也逃不过赏金猎人的猎杀。20世纪80年代末,佛罗里达美洲狮的数量急剧下降,只剩下30只幸存下来。在联邦的保护下,目前的数量不超过100只。在野外已经很难见到。
7、犁头龟
与其他稀有动物一样,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范围缩小是犁头龟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此外,人类偷猎、非法动物贸易和南非野猪猎杀幼龟和龟卵也在减少犁头龟的数量。现在大约有400只野生犁头龟。他们只能在马达加斯加岛的一小块地区找到。他们受到严格的保护。
8、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有一张凶猛的脸和巨大的脸。由于人类的过渡砍伐和多年的战争,山地大猩猩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食物短缺。现在野生山地大猩猩的数量约为500只。
9、白鳍豚
白鳍豚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又称白鳍豚和白鳍豚,属喙豚科、鲸鱼科和白鳍豚科。白鳍豚的数量非常少。它们是中国特有的稀有水生动物。它们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和江苏的主流。它们在长江上生活了大约25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由于数量稀少,它们被列为中国一流的保护野生动物和中国濒危动物之一。
10、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现在它们只剩下数百只了。它们是世界上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稀有的猴子。目前,白头叶猴仅分布在中国广西左江和明江之间的一个非常狭窄的三角形区域,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然而,该地区的地形很难储存水分,而且经常发生干旱,这给白头叶猴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著名的.濒危动物31、伊比利亚猞猁
西比利亚猞猁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是世界上最稀少的猫科动物之一,由于它们的栖息地不足及一些外来原因,使其数量逐渐下降,现已经不足120只,已经走向了灭绝的边缘地带。
2、苏门达腊猩猩
苏门达腊猩猩是苏门达腊岛上提醒最大的猩猩物种,最大可达到100千克,据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森林的不断砍伐以及一些外来的入侵,使得其数量逐渐减少,目前只剩下200只左右,十分稀少,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名之一。
3、澳洲毛鼻袋熊
澳洲毛鼻袋熊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爱平森林里,是世界上稀有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尤其栖息地遭到自然破坏,使其数量也在急速下降,是国家濒危物种之一。
4、野生双峰驼
野生双峰驼也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它主要栖息在海拔2000-2900米的草原荒漠和干旱灌丛地带,适应能力非常强,但是由于栖息地的改变以及一些非法,使其数量急速下降,在2006年,全国仅剩800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5、鹿瞪羚
鹿瞪羚主要分布在北非和阿拉伯的大草原,据相关研究显示,其数量都处于下降趋势,在2004年,就被列为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了,现在其数量已经不超过100头,是面临灭绝的物种。
6、袋翼蝠
袋翼蝠主要生活在印度北岸和马达加斯加岛上,今年来,它的数量也在急速的下降,目前,其种群数量已经只有50到100只左右,并还面临着下降的风险,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名之一。
7、野生扬子鳄
野生扬子鳄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具有1.5亿年的进化历史,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物种,在全国的数量不到150条,其存活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有“活化石”的称号,被列入中国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之中。
8、黑犀牛
黑犀牛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是莱索托国家的国兽,最早出现于900万年前,由于冰河时期以及人类的捕杀,使其数量非常稀少。加上其角具有非常大的价值,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杀,也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
9、黑足鼬
黑足鼬主要生活在北美地区,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其数量稀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来疾病以及栖息地的丧失,使它们几乎将近灭绝,是北美洲最稀有的濒临哺乳动物。
10、犁头龟
犁头龟是马达加斯加国的特有品种,人类的大量活动加上非法偷猎使其数量逐渐下降。目前的野生数量已不足400只,非常的稀有,位于全球十大濒危动物排名之列。
为什么说猫亚科中,美洲狮能打也懂算账?
形态特征 美洲狮 美洲狮
美洲狮是最大的美洲金猫属动物,体长1.24-1.38米,尾长约71-79厘米,整体长1.5至2.75米之间;肩高60-90厘米;雄性体重53至100千克,雌性体重29至64千克,平均体重42-62千克。最大记录的美洲狮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拍摄,重达125.5千克。雄性比雌性大40%。头圆、吻宽、眼大、耳短,耳朵背后有与狮相似的黑色斑。雄兽和雌兽的颈部不生鬣毛。尾端的也有像狮一样的丛毛,但不如狮的丛毛明显。体毛较短,身上没有斑纹,背部及四肢外侧为棕灰、银灰及浅紫色,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灰白色。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体色从灰色到红棕色都有,热带地区的更倾向于红色,北方地区的多为灰色。腹部和口鼻部白色,眼内侧和鼻梁骨两侧有明显的泪槽。有又粗又长的四肢和粗长的尾巴,后腿比前腿长,这使它们能轻松的跳跃并掌握平衡,美洲狮能越过14米宽的山涧。美洲狮有宽大而强有力的爪,有利于攀岩,爬树和捕猎。
美洲狮有几处与狮子相似:一是耳朵背后有黑色斑,二是尾巴末端有一丛黑毛,三是幼仔身上也有暗色的斑点,四是体色与狮子相似。除此之外它与狮子尚有许多不同之处:体型比狮子小、细,四肢较长,没有鬣毛。它们还有爬树的本领,美洲狮的近亲除了美洲的细腰猫,还有远在非洲的猎豹。
栖息环境美洲狮生活于森林、丛林、丘陵、草原、半沙漠和高山等多种生境,可以适应多种气候和自然环境。美洲狮是一种喜欢在隐蔽、安宁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
生活习性美洲狮常相居在山谷丛林中,尤其喜欢在树上活动,它跳跃能力很强,轻轻一跃能达8、9多米远,在美洲,它们是仅次于美洲虎的猛兽。但却具有温顺的性格,在一般情况下,它并不主动袭击人,只是当人攻击它时,为了自卫,才会伤杀袭击者。在美洲有的人家把小美洲狮捉来进行驯养,长大后,能够和猫、狗和平相处,会象地看守门户。获得了“人类之友”的美誉。
美洲狮 美洲狮每一只雌性美洲狮的领地大约有50-60平方公里,它们经常在岩石上蹭来蹭去是给自己的邻地作标记的一种方法,它们还会在路上留下一些气味来告诉其他同类它们曾从这里路过,让雄性狮可以寻迹找到它们。美洲狮白天夜里都很活跃,常利用树木和岩石作为隐蔽,然后伏击猎物。它们通常隐秘并静悄悄的逼近猎物,美洲狮捕捉所有能看到的猎物,69%是各种鹿类:白尾鹿、黑尾鹿、马鹿、马驼鹿等,也捕捉其他动物:松鼠,兔子,水獭,犰狳,西貒,齧齿动物,火鸡,鱼,昆虫,豪猪,臭鼬甚至蚱蜢,蝙蝠,蛙,树懒,貘,野鸭等。也捕食家畜,甚至袭击人类。
美洲狮不善合群,一年中只有在 *** 期才成对生活两个星期左右,此后便又分道扬镳,重新开始各自独立的生活。其感官发达,喉咙可以发出像家猫一样的“咕噜”声,美洲狮的叫声非常响亮,但不能吼叫,只能发出刺耳而尖锐的高鸣。善于游泳和爬树,也善于奔跑,每小时能跑53-64公里,跳跃能力极强,能从12-13米高的树上或悬崖上跳下,也能跃过3米以上至6米的高度或5米以上至13米的距离,所以对20米以内的猎物,只要奋力跳跃两次就可以捕到。
分布范围美洲狮是美洲大陆所产的哺乳动物中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北从北美洲的加拿大育空河流域,南至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南部。分布国家包括阿根廷、贝里斯、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大黎加、厄瓜多、萨尔瓦多、法属盖亚那、瓜地马拉、盖亚那、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利南、美国和委内瑞拉。
分布图 繁殖方式美洲狮是孤独的,通常是母子结群,它们共同守护领地,用尿液标出边界。雄性的领地大于雌性,并且在一头雄性的领地内有多只雌性,雌雄美洲狮的领地经常会出现重叠。在繁殖季节,雌性美洲狮有8天的 *** 期,有多只雄性会在这段时间内发起争斗。它们将在两周的时间内形影不离,每天最多可交配多达70次。
美洲狮的繁殖季节不固定,雌兽的怀孕期大约为90天。通常在春末夏初时,雌兽便在山洞里或在某一隐蔽的地方生下幼仔,每胎产1-6仔,每隔一小时出生一只。幼仔出生后,雌兽会把它们舔得很干净,然后单独抚养自己的后代。初生的幼仔闭着眼睛,身体呈浅黄褐色,明显地点缀着浅黑色的斑点,尾上有黑色环纹。大约需要两星期,幼狮的眼睛才能睁开。在这期间,幼狮除了起来吃奶外,只是长时间地睡觉。随着它们长大,身上的斑点将逐渐消褪。头两年幼狮完全依靠雌兽过日子,从妈妈那里得到它们所需要的食物、温暖和安全。尽管生来就有一点捕食本领,但雌兽除了必须教幼狮捕捉各种猎物外,还要教幼狮习惯过孤单和隐蔽的生活。1岁龄的时候,幼狮的一双眼睛就变得非常明亮,成为十分顽皮的小动物,体长达到1.2米左右,体重将近20千克。日益长大的幼仔开始不断地从洞内向新奇的洞外世界张望,并且勉强向洞外走出了第一步,但为了防止草原狼等食肉兽类的潜在危险,雌兽总是警惕地保护着它们,以免受到包括雄性美洲狮在内的任何威胁,因为雄性美洲狮袭击和咬死幼仔是很平常的事,甚至有时对它们自己的后代也不例外。
为了生存,幼仔必须逐渐地学会许多东西。教养它们的主要责任由雌兽来承担,而在幼仔中也会根据它们的力气、智力和机敏程度分成明显的等级,领头的总是最强壮和最机灵的个体。雌兽用挥动的尾巴来教幼狮利用自己的特长,提高对事物的反应能力,为了管教和训练幼仔,表示愤怒的时候,大多轻轻地拍打,但决不会伤著幼狮。虽然幼狮头几个月的活动可以看成是玩耍,但这种玩耍都有一定的目的,特别是捕猎的游戏,将来就是要依靠从这种玩耍中所学到的本领来谋生。当幼仔长到3个月的时候,雌兽便带它们外出,它非常耐心地把幼仔们聚集起来,带它们到存放猎物的地方去。不过,在大多数时候,雌兽去捕猎时只会带一只幼仔出去,而把其余的留在窝里,因为雌兽如果要带着所有的幼仔去接近猎物是非常困难的,幼仔们的吵闹声对正在寻找猎物的雌兽极为不利,更重要的是雌兽只有每次带着一只幼仔才能更好地训练它进行捕猎。幼仔2-3岁性成熟。寿命为15-20年。
美洲狮在动物园中是一种比较容易饲养和繁殖的动物,每胎产1-5仔,刚生下来的幼美洲狮象它的父母一样胆小怕人,如同一个小姑娘似的,伏卧在地上,安安静静的,显得非常文雅秀气,一点也不象小虎、小豹那样贪玩和淘气。3岁以后它们就离开母兽,开始过独自成家立业的小家庭生活了。
亚种分化 美洲狮(32亚种)中文名称
学 名
1.
北美美洲狮
Puma concolor cougar
2.
路易斯安那州美洲狮
Puma concolor arundivaga
3.
科罗拉多河美洲狮
Puma concolor aztecus
4.
尤马美洲狮
Puma concolor browni
5.
加利福尼亚美洲狮
Puma concolor californica
6.
佛罗里达美洲狮
Puma concolor coryi
7.
洛矶山美洲狮
Puma concolor hippolestes
8.
下加利福尼亚州美洲狮
Puma concolor improcera
9.
凯巴布美洲狮
Puma concolor kaibabensis
10.
奥林匹克山美洲狮
Puma concolor olympus
11.
俄勒冈州美洲狮
Puma concolor oregonensis
12.
威斯康星州美洲狮
Puma concolor scheri
13.
德克萨斯州美洲狮
Puma concolor stanleyana
14.
温哥华岛美洲狮
Puma concolor vancouverensis
15.
哥斯大黎加美洲狮
Puma concolor costaricensis
16.
安东尼美洲狮
Puma concolor anthonyi
17.
马托格罗索美洲狮
Puma concolor acrocodia
18.
波尔巴美洲狮
Puma concolor borbensis
19.
东南部美洲狮
Puma concolor capricornensis
20.
格林美洲狮
Puma concolor greeni
21.
黑色美洲狮
Puma concolor nigra
22.巴西美洲狮
Puma concolor concolor
23.
哥伦比亚美洲狮
Puma concolor bangsi
24.
印加美洲狮
Puma concolor incarum
25.
玻利维亚美洲狮
Puma concolor osgoodi
26.
厄瓜多美洲狮
Puma concolor soderstromii
27.阿根廷美洲狮
Puma concolor cabrerae
28.
哈德逊美洲狮
Puma concolor hudsoni
29.
智利美洲狮
Puma concolor puma
30.
安第斯山美洲狮
Puma concolor araucanus
31.
巴塔哥尼亚美洲狮
Puma concolor patagonica
32.
皮尔逊美洲狮
Puma concolor pearsoni
种群现状 环境猎杀美洲狮有多达32个亚种,基于它们的分布地区不同和体形的差异。有一个亚种的美洲狮已经严重濒危“佛罗里达亚种”,也叫佛罗里达美洲狮或佛罗里达豹。因为它们有一身暗色的非常稀有的皮毛。圈养数量只有75头,野生的大约500头,而且非常不稳定。它们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水源的污染,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和遗传基因缺乏多样性。此外东南部美洲狮和哥斯大黎加美洲狮也以濒危。
历史上,由于美洲狮的行动诡秘,使人们对这些大型猫科动物一直怀有深深的恐惧、敬畏和难以满足的好奇心,送给它山狮、红虎、银狮、紫豹,甚至印地安魔鬼、猫王等数不清的别名。但如今,它却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人们用枪、毒药、陷阱以及各种现代手段捕猎它、杀戮它,只是为了获得它的毛皮。幸存下来的美洲狮则已经退缩到高原山区地带,顽强地生活着,继续发挥着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尽管它的爪子不适合在雪地活动,但它必须继续寻找到不受搅扰、人迹罕至的安全地带。
物种天敌棕熊经常抢夺美洲狮的食物,面对巨大的棕熊美洲狮通常选择避让,此外美洲狮和黑熊也会偶尔相遇,一般情况下美洲狮也会主动避让,但是在熊与带崽雌性美洲狮的相遇中,雌性美洲狮为了保护幼崽会拚死相斗。美洲狮的天敌主要是美洲的狼群,美洲狮偶尔会和美洲虎相遇,但相比较和灰狼而言,与美洲虎相遇的几率更小。狼群向来是美洲狮的宿敌,而在美洲狮和群狼的冲突中,美洲狮经常成为狼群的手下败将,饥饿的狼群有时会将美洲狮作为果腹的食物,单只的狼有时也敢和美洲狮作对。美洲狮最大的天敌,无疑是人类。在20世纪,每年至少有上万只美洲狮死于人类黑洞洞的枪口下,随着动物保护法的颁布,美国对美洲狮的猎杀行动有所减缓。
保护级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Ⅰ保护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很多人以为狮子不仅仅分布在非洲和亚洲,在美洲亦有分布,其中美洲的狮子则被称为美洲狮。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虽然从名字上看,美洲狮的确像是一种狮子,但实际上它与我们所认知里的狮子关系并不大,甚至都不在同一个亚科里面。
现代真正意义上的狮子一共分两大类:非洲狮和亚洲狮,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狮种。如果要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形容狮子与美洲狮的关系,那就是狮子属于豹类,而美洲狮属于猫类。
狮子
猫亚科里的大猫现代猫科动物一共分成两大亚科,分别是豹亚科和猫亚科,豹亚科成员较少,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豹属?五兄弟?之外,还有云豹及马来云豹。
猫亚科成员数量较多,但多为小型猫科动物,外表看起来与家猫类似,不过猫亚科里面也有两位?大块头?,那就是美洲狮与猎豹,尤其是美洲狮,它是猫亚科里面的体型天花板,也是战力天花板,成年之后雌性体重为29-64千克,雄性为53-100千克,由于美洲狮的分布纬度跨度较大,所以不同地区的个体体型差异较大,主要规律表现为:越靠近赤道,体型越小,越靠近极地,体型越大。
棕色系的美洲狮
在传统分类里面,美洲狮是美洲金猫属里的唯一物种,所以至今仍有不少人将其称作为美洲金猫,这也不能说是错的。从猫科系统发育树上看,美洲狮与细腰猫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猎豹。
最新的分类里面,美洲狮有6个亚种,比如哥伦比亚美洲狮、佛罗里达美洲狮等等,其命名规则基本上都是按地域命名的。不过在传统分类里面,美洲狮则被分成了32个亚种,各亚种之间的外形虽有一定的差异,但整体是相似的,它们的体毛较短,成年之后就变成了?纯色系?,多为棕灰色或者银灰色。
灰色系的美洲狮
北美地区的?王者?如果说老虎是亚洲森林里的王者,狮子是非洲草原上的霸主,那么美洲狮就是北美地区的最大的?王?了,有人说灰熊、美洲豹的实力都在它之上,但是也别忘了,灰熊属杂食性动物,其食物来源多半为植物性质,且捕食大型猎物的本事极差,更多为食腐性质,根本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捕食者,而如今美洲豹的主要地盘在南美及中美洲,北美地区几乎没有涉足,所以在北美洲,它们都不会对美洲狮造成太大的影响。
美洲豹
猎豹虽有?猫中赵子龙?之名,但猫亚科中战力最高的还属美洲狮,它身材矫健四肢强壮,脚掌很大,且前掌有5个爪子,非常适合攀爬和抓捕猎物。
通常来说,动物的体型便代表着战斗力,尤其是在同类型的动物之间,这种说法更为适用,美洲狮是猫亚科里面的最大者,在某些地区里,它的体型甚至比当地的美洲豹还要大。
比如在墨西哥库克斯马拉保护区里面的美洲狮,体型就与当地的美洲豹一般大,而生活在加拿大的美洲狮,其体型比大多数生活在中美洲的美洲豹都要大。
美洲狮的强大,还表现在方面,一般来说,食肉动物所捕食的对象体型通常比自己小,如果不是,那么它大概率是群居的,纵观老虎狮子豹子,皆符合这个规律。美洲狮的猎物体型基本在2-22千克之间,但很多时候它们也被观察到捕食体型较大的鹿类。
北美地区野生鹿类非常丰富,尤其是自美国郊区鹿类数量大爆炸之后,美洲狮就不缺食物了,它们占据了美洲狮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捕食这些大体型的鹿类,猫亚科里绝大多数的物种都做不到。
树上的美洲狮
北美地区有两种狼:灰狼和郊狼,北美的灰狼体型在全世界的狼里面是最大的,很多人认为群居的灰狼才是北美地区最大的王,但是从目前的观察研究来看,灰狼似乎对美洲狮的影响不大。
从微生境上看,美洲狮虽然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但它最喜欢的栖息地类型是岩石地带、陡峭的峡谷以及灌木丛,而北美灰狼则更喜欢平原地带,在陡峭的峡谷、裸岩地带上的生存能力一般,这就注定了它们之间的冲突不会很大。
北美灰狼群
郊狼虽然顶着?狼?名,但它的实力却是非常差的,这是一种中小型的犬科动物,体重只有7-20千克,在北美地区,美洲狮、灰狼、猞猁、灰熊、金雕、短吻鳄这些猛兽都被观察到有捕食过成年郊狼的现象。
所以郊狼不会对美洲狮产生威胁,相反,在二者栖息地重叠的区域里面,美洲狮处处抑制着郊狼的发展,例如在内达华山脉东部,都生活着郊狼与美洲狮,二者共同竞争鹿类等猎物,所以郊狼便遭到了美洲狮的?暴打?。
美洲狮追捕郊狼
懂社交的独居者传统观念里面,动物要么群居,要么独居,之间的界限分的比较清楚,人们对于猫科动物的认知,仅有狮子是群居的,其他的皆为独居动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独居的动物似乎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孤独。
比如生活在白俄罗斯纳利波基森林里的欧亚猞猁,就被研究者观察到一定的社会性,雄性猞猁并非仅是发情期才与雌性猞猁在一起,而是贯穿整个发情期的前后,即在发情期之前就已经共同生活了,且在雌猞猁生产之后,也会参与育幼的过程。
纳利波基森林的猞猁
美洲狮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独居动物,但如今亦被研究出具有复杂的社会系统,它们是独居猫科动物中很擅长社交的一类,虽然具有领地意识,但多数场合下,它们对同类的容忍度很高,甚至允许同类共享自己的食物。
一群科学家们对13只美洲狮进行了长达3年的追踪研究,记录下了242次进食场合,发现美洲狮大量的分享食物行为,且这种行为在雌性美洲狮、老年美洲狮的身上更为明显。
野生猫科动物研究机构的美洲狮项目组马克?埃尔布罗克团队曾记录下美洲狮的多次互动场景,其中参与?聚会?的美洲狮个体数量最多的一次为9只。这种独居动物因为某种原因短暂聚集在一起的行为,学术上有一个专业的词汇叫做?短暂集群现象?。
不仅仅是雌性、老年美洲狮,成年雄性美洲狮亦被观察到有食物共享的现象,在记录下的一共6次3只以上美洲狮互动场景里面,有4次的主角是雄性美洲狮,它们将食物分给了自己的配偶、子女,陌生雌性美洲狮,甚至是陌生雌性美洲狮以及它的幼崽。
美洲狮的互动
权衡利弊,美洲狮这笔账算得不糊涂猫科动物基本上都具备了很强的领地意识,但为何美洲狮却允许同类分享自己的食物呢?其实不仅仅是美洲狮,猞猁、老虎、猎豹等都被观察到有分享食物的现象,只是在美洲狮的身上更为普遍而已。
专家们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权衡利弊之后的行为选择,即A美洲狮捕获了猎物之后,引来了另一只B美洲狮,此时A美洲狮就有两种选择,一是进行驱逐,二是分享食物。
大多成年美洲狮都是独居的,它最常捕获的猎物是一些鹿类,一只美洲狮一餐的食量有限,是吃不完一头鹿的,而将剩余的食物藏起来,就极有可能会被灰熊等具备?清道夫?属性的翻出来吃掉,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所以美洲狮就会有一个考量,与其花费大力气冒一定的风险去驱逐入侵者,倒不如将自己多余的食物共享出去,换得双方安宁,这笔账,美洲狮算得不糊涂,在研究记录下的118次美洲狮互动场景,就有70多次是在进食场合下发生的。
美洲狮的食物共享现象
当然猎物对于食肉动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存,在匮乏季节的时候,是基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而如今北美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不仅仅是保护区或者原始环境中,就连郊区的生态也在逐渐变好。
比如在美国的一些州里面,甚至有明文劝导群众不要在自家院里种植一些鹿类喜欢的植物,以免吸引野生鹿类前来,进而引来危险的美洲狮,可见美国郊区鹿类数量有多大,在这种大环境下,美洲狮几乎是不用为猎物发愁的。
作为懂社交的美洲狮,入侵者也不是一过来就?坐下吃饭?的,就如同你去朋友家,到饭点了也不好意思直接坐下,而是要看朋友家留不留你吃饭。
美洲狮的食物共享现象亦类似,当B美洲狮闯入A美洲狮进食场合时,首先会?察言观色?,即做出一些小幅度的试探,比如慢慢接近、发出一些声音,然后看A美洲狮的反应,如果对方没有太大的抵触现象,就意味着它同意留下来一起?吃饭?了,那么这个时候B美洲狮就会一起进食。
小美洲狮进食场景
其实美洲狮的食物共享现象,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建立在互利互惠基础上的社会系统,这是属于它们自己的社交方式。
为什么美洲狮这么?会算账??或许与它们的成长环境有关,在所有猫科动物里面,美洲狮是最?宠溺?自己孩子的,母美洲狮在哺乳期陪伴幼崽的时间最长,开始训练幼崽的时间最晚,到了第18个月之后,母美洲狮才会逐渐训练幼崽一些生存技能,且在日常生活中,母美洲狮每每捕获一只猎物,便会召集所有的幼崽一起进食,或许它们愿意共享食物的举动,在它们小的时候就已经刻在骨子里了。